个人资料
思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博文
(2017-01-18 09:02:18)

徐汇区的襄阳南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全长1.5公里。淮海中路以北叫襄阳北路。网上资料介绍说,“襄阳南路原名拉都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18年到1921年。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襄阳路,1946年改名襄阳南路。”我在这条路上渡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近年来越来越觉得襄阳南路和周围地区有很丰富的文化资源,很浓的文化氛围,于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6-10-06 09:04:01)

在欧美国家,有在圣诞节和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送礼的习惯。许多人常常为送什么礼伤透脑筋;买了礼物还要包得漂漂亮亮,扎上彩带,有时还要附上一张精美的卡片。收到礼物的人不一定喜欢,但还是要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于是就有节后百货公司里排队退货的情景。这让我想起许多我自己小时候的事。 从小到大,我从家里人手里收到过很多东西。这些都说不上是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是这样介绍上海市少年科技指导站的: “1956年,上海响应中共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着手筹建首家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1957年6月,上海市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简称市少科站)诞生,站址岳阳路1号,占地26亩,开设模型、电子、气象、生物、化学等14个科技项目41个培训班。 1968年12月,在“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市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九六零年秋天我考入了中学,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很快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一段在少年宫戏剧组的经历常常进入我的回忆,也常想什么时候再回少年宫去看看。二零零八年秋天我去无锡找到了第一少体校的教练徐鹤松老师,想下一步就去找少年宫的吴霞云老师。在网上也陆续找到一些有关吴老师的文章。二零一零年秋天里的一天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小时候唱过的儿童歌曲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叫《快乐的节日》。我喜欢它那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歌词,也喜欢它的欢快和跳跃的节奏,“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在开放…….”。想起这首歌,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在上海的少年宫里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 上海的少年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南昌路47号大楼建于1917年,是上海法国总会会址。后来法国总会在茂名南路58号另盖新楼(即后来的文化俱乐部、锦江俱乐部,现在的花园饭店),这儿成了法国学堂。《百度百科》对南昌路47号的介绍是:“整体带有浓郁的法国风格,为法国文艺复兴特征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风格。1994年2月,该建筑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科学会堂朝南立面。照片来自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从1958年7月到大约1960年初我是上海市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田径男子预备班三队(简称“田预男三”)的小学员,当时的教练叫徐鹤松。近年来我常常在想,不知道徐老师哪里,不知道他还在当田径教练吗?如果有机会见到他,一定要谢谢他,感谢他在我少年时代就为我的人生打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2004年我曾到南昌路57号去过。那里已经改成卢湾区第一少体校了。房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小时候我喜欢跑跑跳跳。弄堂里与别的小伙伴比赛跑,多半是我赢。小学里的体育老师送我去报考上海市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简称“一少体”)。经过测验短跑、弹跳、立定跳远等项目,我被录取了。我父亲替我把录取通知保存好了,使我今天可以重温那一段历史:“你校某某同学参加我校入学考试,经审查合格,录取入预备组学习,因此请通知该生于七月廿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从1958年7月到大约1960年初我是上海市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田径男子预备班三队(简称“田预男三”)的小学员,当时的校址是南昌路57号。因为南昌路57号的田径场地太小,后来还到过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口的淮海运动场训练过。 好多年来我一直有这个印象,南昌路57号那片地方成了卢湾区第一少年体校。但是2009年11月份我到那儿去,发现57号成了科学会堂的一部分(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朋友传给我畸笔叟先生写的《上海钱家塘旧事》一文,读来兴趣盎然。钱家塘离我老家和中学不远,有时要到淮海路陕西路一带逛街、购物,偶尔还会特地从钱家塘穿,就是为了看看热闹。所以读到文章中提到的事,都觉得亲切、熟悉。而且作者又把细细碎碎的往事写得很有趣。畸笔叟先生的其他文章我也经常读,挺喜欢的。《上海钱家塘旧事》一文把钱家塘的位置写得很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