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9-30 08:25:34)

连续几年都见不到中秋的月亮,今年是少有的能够看见月亮的中秋。手机照的,还挺圆。
记得中国有句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每一年中秋都会想起这句话,可是正月十五却忘得干干净净,大概也是尽管中秋时见不到月亮,正月十五时也没有见到雪。看来中国的谚语也是只能局限于本土化。按说这里应该相比北京更靠近北极,温度却比北京偏暖。好多年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朋友的诗朋友携妻女回国度假,大概是在家赋闲在乡思乡,也是因将来会终老欧洲心生感慨,给我发过来近期新作,读罢不知如何回复。历史会因时代把芸芸众生卷入,不过是一段时间长河的微波,也许只是后人所研讨的碎片,而具体到个人来说却是生命逃脱不掉的宿命。白首望乡也是凄惨的悲歌。大概是离乡背井后不可能隔断的对家乡的思绪背后的无可奈何。更早的是朋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24 08:13:14)
忆苦思甜休息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砌了一半的墙下抽烟,煽侃。正巧对面马路上的商店运来一车白酒,隐约可见瓶子上裹着的商标,大抬和二抬的抬兴大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抬杠。一说:“来的是二锅头!”相当肯定。另一个说:“不对,是百泉。”于是就争了个面红耳赤。有机灵的,“那就打赌,谁输了掏钱。”又有腿快的,转身下楼,跑过去买回一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22 06:55:54)
他这篇短文我写好了很长时间,一直没别人看过,后来拿给朋友们看,他们一致认为就是老S。确实是他。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写的一个人(物)。后来老S看了,放下最后一张纸时,他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知道,并不是这篇文章有多出色,而是文章里面看似平常的事情,却饱含了他多少岁月流逝中的心酸苦辣。这些不可为人知的平凡琐事里暗含他多少辛酸、委屈、痛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20 13:09:28)

满都宝力格牧场一百多知青里写过或者是试探着写过小说的应该大有人在,不过写好出版的不多。这些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涉及到当年知青的方方面面。也是一种反呈,体现出知青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当然这里面也有最原始的冲动,对使命对国家对自己得有个交代。文学作品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必然离不开政治对年轻人的困(惑)扰,也是因此会肩负沉重的使命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封近半个世纪之前的信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封信转载自德方的博客。此类以博客形式出现的历史资料对于从那个历史阶段走过来的人可能产生共情。没有那段经历的人,可能属于天方夜谭般的东西,或许还有更多的不理解。而对于历史,却是一种真实。以下是德方博客转载说明:在内蒙插队的时候,吴力工被抽去当会计。与她搭档的知青出纳,先后上了大学。于是传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3 06:36:56)

草原诗人——邢奇 2023年8月13日 邢奇,2011年因病去世。 邢奇在锡林郭勒盟草原插队知青中也算是一位传奇人物,被称之为草原诗人。曾经出版过两本小册子——《华年》和《老知青聊斋》。 1997年暑假带女儿回国,没想到邢奇居然住在我家对面的小区。去他家串门,得知诗集《华年》已经在工厂印刷,只是还没有公开发行。离我返欧时间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黎京的知青灵魂和《苍白的杭盖》黎京的知青灵魂和《苍白的杭盖》简杨黎京的经历几乎是一代人的经历。从他出生起,中国就一直处在连续不断的政治动荡中。先是中苏友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风反右,然后是大跃进,中苏之间的蜜月结束,再后是文革,上山下乡,林彪事件,四五事件,知青返城……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每一次的政治运动,在黎京那里都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8-03 13:25:47)

“匹格”
吴力工
城里人家求解闷消闲养条狗,苦于没条件;乡下农户为看家护院养条狗,似乎也有无两可。惟独草原上的牧民,不论穷富,哪个包都要养狗,且绝不止一条。
其实,草原上民风淳朴,养狗主要并非为防盗。狗在牧民眼中非同小可,被视为左膀右臂,这是因为下夜人全靠它们做耳目和出击手了。谁家若没有几条像样的狗,便会在恶狼的袭击下束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咬文嚼字》----被误解的文史常识 2012.11.24 黎京 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本期刊,读过前几期,那是一年回国姐姐推荐给我的看的,还买了最初几期的合刊,每年一部。认真阅读后吓了一大跳。原来很多方面都因我的无知,在写文字时并不明白词义而滥用了,自己也觉得羞愧。
很不解的是,也许是某些人是想使自己文章语言生动,把原来的词义借用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