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 西塘
文章来源: la-vie2019-12-09 07:49:5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江南是诗是画。

我的江南是鹅卵石/青砖道小巷;拱型木桥/石桥;小河流水;粉墙黛瓦,木格子窗,带天井的院落;我的江南是院里的洗衣声/炒菜声/笑声/吵声/歌声/哭声。小河流水是江南的景,河边人家的茶米油盐喜怒哀乐是江南的魂。

回国看父母。被一群比他年轻得多的游伴称为“团长”,“领队”的我爸应一个朋友要求组织去乌镇。跑遍各旅行社想去的那几天都不发团,最后跟一家跑国外线路的旅行社签了个西塘乌镇2日半自由行,旅行社出车出司机,帮订旅馆订餐馆,其余自理。

半自由行价格比旅游团贵一倍还多,原先报名的大多数嫌贵取消。我倒是开心他们取消,人少玩起来毕竟自由。于是我爸带上我妈,我妹和我,加上6个游伴,一行10人开启古镇2日游。早上车子接上大家直奔西塘,快到时司机特意走小路让我们看看已经难得一见的大片稻田。

虽然知道如今的古镇不再是镇,仅是景点,但一天走下来还是挺心痛一个秀气美丽的小镇被毁。

“西塘,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之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烟雨长廊一样没缺,枕水而居的人家却被客栈,餐馆,小店取代。拼命想象着曾经的韵味,曾经的风情,可见到的只是举着手机相机的游客,穿着租来的汉服的姑娘,带着孩子的小夫妻,还有结伴成群的老人。 小镇没了,魂没了,剩下个红火的景点。是该高兴呢还是该可惜,该悲哀。” -----11月5日

朋友们各抒己见:

  • “高兴,可惜,悲哀都不该,麻木就对了。”--- 既然无能为力不如麻木。
  • “现在多数古镇早已面目全非,成了旅游景点完全商业化了。修缮后的古居也没了原样,好多原住民也都搬离了古镇。水乡古镇全都快雷同了。”--- 所见略同
  • “庆幸吧,小桥流水,青砖瓦房还有那世世代代人踩踏过的石板小路依然留存,阿门!”--- 也是,至少保留下一个壳。
  • “不必悲哀。也许那些原住民离开此地,住进楼房还高兴着呢?”--- 这点肯定。 “只要房子没拆,还是有希望变回来的。”--- 希望
  • “是商业的胜利,文化的失落。”--- 有人在乎文化的失落吗?
  •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上次与LD去看他小时后住过的房子,在上海非常好的地段,可进去一看,真是一脚踏进旧社会。殖民时期留下的,真应该改造了。”--- 改造初期为啥不做长远的总体的规划呢?多好的小镇,没了。

自然,站在不同的角度态度肯定不一样。原居民庆幸小镇被开发成商业景点,他们得以拿到一大笔钱,新房有了;政府高兴古镇改造成景区后得到巨大收益,政绩有了;商家满意景区带来大批游客,财源多了。可能多数游客觉得有个景区拍拍照,吃吃小吃,买买土特产,小俩口/全家/朋友度个周末/假日,也不错。我这样可惜文化失落,心痛小镇底蕴和魂被抽掉的人大概会被批为矫情。

不过,尽管可惜小镇的生活味荡然无存,但管理很好。一条条小街,一个个角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游客们(包括商家们)随手丢下的垃圾,随口吐出的痰马上会被收拾干净,连一个个垃圾桶都有人用水擦洗。指示牌标得很清楚,厕所也是随处可见,且基本没异味。作为一个商业景区,西塘不错。

撇开商业味,西塘很漂亮,秀气的漂亮。一个朋友说:“喜欢那里的石板路,很多石桥”。我也是,喜欢长廊小街,喜欢石桥石板路,喜欢听着河水淌过。如果没有红灯笼,没有满街的游客,就是我记忆中的江南。作为一个小镇,西塘曾经是个好居所。

1) “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以为能看到生活着的古镇,遗憾看到的是个没有生活的景点。

2)曾经枕河而居的人家 3)

4)烟雨长廊。江南雨多,长廊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5)青砖路石板路 6)

7)石桥

8) 9) 10) 11)

12)小店

13)

14)

15)小镇到处见到穿着汉服的女孩,我妹说是有汉服出租。江南小镇穿汉服太不搭,应该穿印花蓝土布偏襟衫,穿布旗袍才是。

16)西园 17)

18)旅行社安排的餐馆。午餐晚餐都是300¥/桌,肉价贵,蔬菜为主,做得比较清淡,味精味也不那么浓。同行者都满意,说比旅行团的团菜好很多。小镇小吃店到处是,我倒是中午宁可不吃餐馆,尝尝各种小吃。 19) 20)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