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干李公尚一九七五年我被从农村招工进了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国营工厂。和我一同进厂的有一百五十多人,其中六十人和我一样,是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其他的有二十名退伍军人,三十名大学毕业生和四十名中专技校毕业生。这些大学和中专毕业生,在当时被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是从工厂、农村或军队被推荐选拔后上学的。不同的是当时[
阅读全文]
我恋爱过的三位上海姑娘
李公尚
在中国,上海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成为与众不同的一群,因而也就注定成为被非上海人议论的话题。在我生活过的世界其它许多地方,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阿拉伯国家等,依然隐约如此。上海人的崇洋不媚外,标新不立异,特立不独行,好事不生非,单打不独斗,是一向自觉良好的上海人显露出来的城府和精明。这些气质表现在[
阅读全文]
忘年交
李公尚
那天傍晚,莎莉敲开我的门,瞪着一双灰蓝色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抬手理了理散乱的棕色长发,轻轻地问:“今天晚上我能住在你这里吗?我需要钱,你干什么都行。给我一百美元。”
莎莉是一个两岁多男孩儿的母亲,十七岁,正在上十一年级。她是上九年级时知道自己怀孕的,知道时已经快生了。孩子的父亲是她的同学,异想天开地以为[
阅读全文]
我们的春天
李公尚
我们的春天,
是无尽的乐园。
我们的欣喜,
在蓝天下拓展。
绿色的原野,
像起伏的海面,
一望无际明亮新鲜。
白色的房舍,
是扬起的风帆,
生气蓬勃夺目灿烂。
妍柔的花簇,
像耀眼的锦缎,
随风摇曳舞姿翩翩。
清澈的河水,
流过寂静的森林,
鹿鸣鹤立新燕呢喃。
勤劳的人们,
挽起阳光的臂膀,
拥抱生[
阅读全文]
中国人的热闹李公尚爱热闹,大约是中国人的嗜好之一,尽管世界上喜好热闹的并非只有中国人。但中国人嗜好热闹的精诚之至,让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凑热闹,看热闹,听热闹,传热闹,赶热闹的乐此不彼。凑热闹的不怕热闹小,看热闹的不怕热闹大,听热闹的不怕热闹假,传热闹的不怕热闹慢,赶热闹的不怕热闹迟。爱热闹爱到如此孜孜不倦勤勤以恒,中国于是便就有了大[
阅读全文]
重逢李公尚你温柔的目光回避着我,怨从娇中过,惠在淑中躲。眼睛里流淌着惊喜地波,似阳光折射,似繁星竞泽。红晕掩不住浅浅的酒窝,美向浓里扩,爱向羞里别。微露的皓齿闪烁着热烈,轻咬着润舌,妩媚着唇廓。流星般灿烂最是那一瞥,比溪流清澈,比月光皎洁。微笑藏不下久窖的体贴,把我情抢劫,将我心淹没。2022年1月22日[
阅读全文]
借种
李公尚
我有位大表姐,是我大姨家的大女儿,比我大十二岁,几十年没有联系了。偶尔听一位亲戚说,这位大表姐多年来一直在打听我。她和她丈夫做了几十年的生意,发达了,富甲一方,帮了不少亲戚和乡亲。只可惜她诺大的家业后继无人,眼见得香火要断了。
我按照这位亲戚给我的电话号码,给我大表姐打通了电话,大表姐听出来是我后,沉默了许久,才慢[
阅读全文]

小镇李公尚我和你执手漫步在黄昏在一个明朗宁静的小镇绚丽的夕阳铺满多彩的街道夏虫的呢哝和着晚钟的余音你我相视无语的热烈仿佛初恋碰触时的动心沿着路边弯曲的溪径脚下蔓延着芬芳的幽深远处的列车缓缓驶过载去已逝年华的风尘沁脾的凉风徐徐吹来有人奏起了古老的风琴2021年9月[
阅读全文]
狱中一日李公尚收到邮局寄来的传票,我才知道市政厅还有一个“公民狱政评议会”的设置。传票(Summonwithasubpoena)要求我在两个星期后的星期二上午八点,自带干粮,去市政厅参加两天会议,会议内容是通过考察和讨论,对附近的监狱现状提出意见。我同样也不知道在我住的附近还设有监狱。全市只不过两万名居民,怎么能养得起一座监狱呢?我就此事打电话询问一[
阅读全文]
马上识英雄李公尚多年前,在英国普利茅斯(Plymouth)的一个小酒馆里,一位退休的老船长向我讲他“过去的美好时光”,说到春风得意处,他用浑浊的眼睛看着我,双手抚摸着面前桌上的酒杯,顺口吟了一首古老的英格兰民谣,然后惬意地向我眨眨眼。我把他吟过的民谣重复了一遍,他莫名其妙地开怀大笑起来。那情景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首民谣:Steponmyhorsetoride,Conquert[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