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柴火炉子,小米煎饼:农村没文化的婆婆,值得我尊敬(2)
当国庆遇到中秋,是对我们回乡人的大福利啊!中秋那天一早,嘱咐婆婆中午的家宴由我们两口子张罗,让她别管了,我们在厨房准备着,婆婆在旁见插不上手,于是说“我昨晚发了老面,准备摊煎饼,知道你喜欢吃,我去发面了”,我说“为什么不用发酵粉啊,方便”,婆婆说“老面[
阅读全文]
2025年10月6日农村没文化的婆婆,值得我尊敬(1)
国庆随夫去婆家,北方农村,正是秋收季节,传统的农家小院,房上房下码着金灿灿的玉米,墙角处的枣树随风洒落几颗成熟的枣儿,边上的柿子树枝头,也挂满了挨挨挤挤的黄果果,丰收的气息伴随着柴火小炉的袅袅炊烟,恍惚间嗅到了年轻时的味道。近80的婆婆,满头银发,说话间牙齿已显稀松,我鼻头一酸,岁月的脚步[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30日大儿说留学生活蛮好,就是…
大儿在西半球满月了,几乎每天多少互动些文字,照片,目前看起来没白养啊,记得老母千叮咛万嘱咐,必须至少两天冒个泡泡哈。在那里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样东西全靠自己亲力亲为,果然如我所料,丝毫不惊动,不叨扰远在东半球的老妈,没我啥啥都行,都能,都干,我一度矫情地觉得自己没有被需要的存在感了,哦[
阅读全文]
2925年9月24日平凡的父亲,其实不简单
每一个生命,在这个看似鲜活的世界都会留下痕迹,血脉的代代相传终会生生不息,媒介的代际流转却会随着时间湮灭,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字,视频或音频等数字媒介将会给更多的普通生命留下更多的时空印记,虽然数字媒介不见得比传统媒介更有优势。历史长河中,流芳百世也好,遗臭万年也罢,都不是普通的百姓;但即便是最[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19日凌晨这小伙不修“憋气”,还想在江湖混?!
都说00后整顿职场,虽然不乏正能量的整顿,但我个人对此现象还是持不乐观态度,感觉毛孩子们还是嘴上没毛,太嫩太天真,要不就是“家里有矿”或“上面有人”。这不,最近身边又发生了一例“你敢叫老板做事,老板就教你做人,甚至走人“的职场“反忍”故事,想反骨,憋不住?[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16日凌晨
我的凌晨,大儿在西半球的傍晚在干啥捏?这次留学,才真正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滋味,从吃喝拉撒,到住行学玩,再到入学毕业,从白天到晚上,从现在到将来,其实我本不脆弱,也不是事儿妈,更不是虎儿妈,更更不是闲的没事儿的“老干妈”;儿子也本成年,还很独立主义,也有平衡学和玩的意识,哈哈,还很高大帅气,阳光开[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13日丝瓜梗不吃,“丝瓜汤”的梗可以吃一口
丝瓜都吃过哈,“丝瓜汤”的梗你知道么?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梗,请先自行搜索哦,我敢和你打赌,不论你是奶奶爷爷辈儿,还是爸爸妈妈级别,亦或毛孩子角色,都会看到自己的一点影子,或者产生一丝共鸣,嚯嚯,不小心为创梗博主打了一个海外版广告啊。
各种评论,各种共情,各种蹭热,原本平凡的[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11日
想老爸了,母亲走得还早些,思念已从“无处不念”慢慢隐退至“内心怀念”;父亲去年的离开仿佛就在昨天,每每思念依旧欲哭含泪,如山的父爱,是我这个人生角色,在世间最后的血亲依靠,和金钱及权势无关,即使他一无所有,那是一种“我还可以是孩子”的心理依赖;和距离也无关,即使我在天涯,有父或母在,此生的“第一个家&r[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9日
中午听了一个历史名人故事,吕碧城(1883-1943),女权运动首倡者之一,早年任《大公报》首位女编辑,1904年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首位女校长,邓颖超等曾为其学生。她曾任袁世凯秘书,后辞官赴沪经商,成为当时的女首富。中年后旅居欧美,弘扬中华文化。晚年皈依佛门,致力护生慈善。她,被誉为“近三百年最后一位女词人”,其一生跨越文[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8日凌晨:说好的无所谓,还是有所谓了
儿子在西半球已经一周了,送别时眼泪欲流又止,用力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觉自己比预想的坚强,还貌似亲描淡写地对孩子爸说”无所谓了,从高中到大学住校离家,已经习惯了“。但内心深处骗不了自己,时钟增加一个显示,我的白天是你的黑夜;每天都盼着微信小家群传来只言半语,闪闪的红点就是心跳声;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