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有网友高喊美股崩盘是迟早的,看似理中客,实则过度悲观。他们搬出一堆老掉牙的指标:什么SchillerPE、Buffett指标、美国家庭持股率太高、市值占比太大、美债太多、美元要崩,最后得出结论:别碰股市,风险太大。 问题是你这是盯着后视镜在开车。 现实是,现在我们正处于历史性的大牛市起点。减税、降息、AI革命三驾马车一起拉动股市,等的不是崩盘,而是爆发。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对冲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么做,说白了没那么复杂。 为什么要对冲?就是为了把组合里的波动和不可控的风险隔离出来,锁住浮盈,不要突然来个利空把赚到的钱吐回去。尤其是你要是重仓单票,成交量大、权重高,这种波动一来对组合净值影响巨大。 至于做什么对冲?一般就是对冲你持仓里波动性最强、权重最大的票,比如苹果、博通这种大票,或者跟整个板块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3 17:15:20)
一、长期拿得住的前提:要选你真正了解并信任的公司1.理解公司核心竞争力你必须清楚这家公司为什么能赚钱?是技术壁垒?品牌?生态系统?网络效应?比如苹果的生态锁定,特斯拉的FSD与电池垂直整合,英伟达的CUDA平台。2.相信长期趋势你投资的不只是公司,而是它所处的赛道和趋势。比如AI、能源转型、云计算、老龄化等。3.估值不是过高即使再看好的公司,起点不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很多人说自己投资,其实说穿了只是“试水”。仓位轻得像路过,赚了也没几块,亏了倒是立刻跑。说白了,这不叫投资,只能算是“顺便买点”。 真正的投资是什么?是你敢下重注,是你认知正确、思维坚定之后,用真金白银下注,在波动中扛得住、拿得稳。没有重仓,就没有灵魂。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我以前买过谷歌股票,当时只投了6万块,买了以后几乎没再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炒股不能跟风,得靠自己的研究和判断。我买英伟达(NVIDIA)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今天的特斯拉,也几乎在走相同的轨迹。 我是今年才开始认真投资股票的,第一次买英伟达是在135。当时市场还比较平静,但我看好AI基础设施的长期趋势,就开始建仓。后来又在140加仓,结果股价一路下跌,一度跌破110,最低甚至接近90。我几度水下,账面亏损超过米。 那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美国,很多华人朋友都有房产、股票、公司股份或生意,辛苦积累一辈子,都希望财富安全顺利传给下一代。但财富传承做对了,后代可以少交很多税;做错了,后代很可能多交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的税。 今天用尽量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美国高净值家庭最常用的传承工具:Step-UpBasis(成本基础重置)、不可撤销信托(IrrevocableTrust),以及最近的税法变化OBBBA和QSBS[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在投资里,最危险的不是判断错,而是你太怕判断错。结果不是错过,就是买在最差的时机。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你以为会亏钱,结果你真的亏了,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你的恐惧。 很多人对一个股票看好,但就是担心会跌,迟迟不肯买。终于买了一点,刚好跌了,就再也不敢加仓了。过了几个月,股票涨回去了,他却还在回本边缘。 还有人一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随着OBBBA法案将终身遗产与赠与免税额提升至每人1500万美元(夫妻合计3000万)并永久化,越来越多高净值家庭开始布局更具前瞻性的传承结构。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告诉我他的做法。这次减税法案就更好了。他的方法结合了两大关键工具——SLAT信托和QSBS股权免税政策,在当前政策环境下非常值得参考。 SLAT是一种不可撤销信托,由一方设立,配偶为受益人和下一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近有人说特斯拉太贵,给100倍PE不合理。 但我要说,如果你把特斯拉当传统车企去估值,那你根本就没看懂它。 特斯拉本质上不是一家车企,它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初创公司”。 为什么说它是初创公司? 看看它的业务就知道: FSD(全自动驾驶)还在测试和优化,处于重投入阶段; Robotaxi还刚开始商业化,净投入; Optimus人形机器人每年烧几十亿,远没成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每次亏损之后,我都会问自己一句话: “为什么我总在第一笔建仓时就陷进去?”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次是Amazon。方向看对了,选的是顶级好股,但因为没有节奏感,没有建仓策略,第一笔买得太早太重,结果一路下跌,被套50%。我当时只好在低点重仓扳回了损失是后话。 那时候我只是觉得“运气不好”,并没有真正反思建仓方式的问题。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