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鱼看世界

随笔记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世界
博文
(2025-09-13 05:02:51)

受一个朋友的邀请为纽约社团的中老年朋友做一个高血压的健康讲座。高血压病作为一个常见的慢性病,大家都不陌生,尽管它的预防,管理和控制还差强人意。但讲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分级,健康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难免又是老生常谈,很难有新意。所以决定把重点放在做为一个病人应该做什么,才能和医生更好沟通,确实做好高血压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发小金同学的姥爷,对我们这些从小在交大一村长大的孩子是都不陌生的老人,清晨满头白发的老头抱着一把细竹扎的大扫把,扫马路,操场……,文革中大字报上打着的名字,左臂带着写着历史反革命的白袖章,胸前挂着反动军官牌子出现在一次次批斗会……,后来被赶出一村,在不远农村的临建土房子里安生……我也记得老人在门口空地,一丝不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5-08-30 04:31:07)

发表了发酵食物后,有读者希望知道蒸馒头包子零失败的秘籍。馒头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传统主食,看似简单的“面粉+水”,背后其实是一门化学与生物的结合艺术。蒸出一个暄软洁白的馒头,关键在于“发面”和“蒸制”。 在碳水王国陕西长大,蒸馒头可是做饭的基本功,那时没有纯净的酵母,都是用上次发面留下的一块“面肥”做引子,由于面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吃点“会呼吸的食物”——发酵食品到底有多神奇? 最近北美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群,讨论食谱集中在发酵食物对健康的益处。我就想也聊几句,突发奇想让ChatGPT,先搜一下吧,然后就请它写一个接近口语化的文本,上面的题目就是ChatGPT给的,挺吸引眼球,就用它吧。 几年前儿子送给我一本书《Fermentation》介绍了多种西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其实咱们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5-08-16 04:18:42)

老同学把我拉进一个北美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群,群主容医生致力打造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以自己的临床和生活经验,现身说法做了几期讲座,使我受益不浅。连系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非常认同改变生活方式,以期实现慢病管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似乎一定意义上又契合国内大红大紫的养生学。 容医生在群里推荐了她的日常食谱,配上彩色照片,并附上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25-08-10 08:43:31)

这是一篇几年前的旧文。 这两天看了两位学长写的有关走铁路隧道的回忆文章,文章生动且细腻,陈文化学长注重描述在轨道上行走的内心感受,一步一块枕木,步距太小,只能小碎步急行,若一步跨两块枕木,不得不跨大步,十分吃力……学物理出身的冯学长的文章学术性强,从声光气流气味几个方面描述了在隧道里遇到蒸气机车时的感受……两篇文章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8-02 04:36:29)

在北京忙里偷闲看了一场电影《哪吒2》,看这场电影电影的初衷来自看到一则网络文章。
一日无意刷到一个小学老师的文章,学校作文要求学生写《哪吒2》的观后感。然而在那个打工后代集中的学校,全班49个学生,只有2个同学看了此电影,大多数家庭舍不得花费父母半天的工资,或一天全家的生活费,让孩子看一场电影。老师无奈把作文题目改成为什么我没有看《哪吒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5-07-27 04:41:37)

到达北京老妹家了,两周奔波的小船,终于进了可以停靠的港湾。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真正家的味道。
老妹两口均已退休,和女儿一家住一个小区,有一双已经上小学的外孙女,在她家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见女儿家,这种一碗汤的距离实在令人羡慕,也许是理想的三代同堂的模式了吧。和他们在一起,可以近距离看看国内同代人的日常生活。上午去附近的公园,中午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在武汉只停留了三天,居然跑遍汉阳,武昌和汉口三镇。周日晚上到达武汉天河机场,廖师傅来接机一切顺利,入住汉阳开发区的皇冠假日酒店。
次日早饭后先生就直接去研发中心上班,我则等待表弟松接我去武昌家里。距离上次见面已有八年,他们搬进了新房子,二叔已在疫情初期离世,二婶身体尚好,但基本足不出户。当年正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侄女,已学成回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7-19 04:27:32)
先生从上海去重庆开会。我决定直接去西安多待几天。西安是我度过童年,少年青年的地方,尽管中间曾在宝鸡呆过一段,毕竟小学中学以致大学都在西安,这里有太多同学,太多记忆……夕发朝至的卧车最合适倒时差,车轮的声响,车厢的摇晃,时睡时醒的状态……天渐亮,窗外已是熟悉的黄土地,掠过的新建的风电高塔和楼群,还是认出是陇海铁路。
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