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在芬兰赫尔辛基登上过夜渡船,一觉醒来已经进入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吃完早饭临窗而坐,看着渡轮静静划过水面慢慢地靠上码头,有一种安逸又满足的感觉。穿梭在欧洲各国,如果不赶时间,想体会一下慢节奏的生活,渡轮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纵观瑞典的历史,少不了侵略和被侵略,曾经称霸一方,也有如走马灯般频繁更替朝代的内乱时期。爱看电影的[
阅读全文]
上篇说到:阿拉比亚公司为专业技术的传承与保护,在原有的厂房内成立了艺术部,工作室与艺术家协会,为众多的艺术人才提供了创作空间。艺术家们除了获得宽大的工作室,还可以使用公司的陶瓷窑炉等其它设备,如此的环境使得艺术家们如鱼得水,创作理念和领域也不断变化扩展,艺术生涯甚至出现飞跃,真的是互利双赢呢!
我们今天在爱玛(EMMA)当代艺术博物馆看[
阅读全文]
今天一大早的飞机来到了芬兰赫尔辛基。这个以小岛组成的城市一半面积被水覆盖,地貌与前几天走过的国家大不一样,从高空俯瞰下来就是一汪汪水潭。
这里也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北端,拿出在加州重来不见天日的厚外套,白天阳光灿烂感觉还挺好,傍晚下起了雨,幸亏穿得够暖和!
刚到旅馆就发现陶艺家PekkaPaikkar和他的太太已经在等着我们了。他们是受老周的朋[
阅读全文]
一早坐两小时的火车(等于高铁)来到哥本哈根西边密度番特(Middlefart)“陶瓷艺术博物馆”(CLAYMuseumofCeramicArt,Demark)。因馆长当天有重要会议,特别指派了一位副馆长艾伦接待我们。
出了火车站步行十多分钟抵达那里。博物馆是一幢精致小巧的红色楼房。艾伦带我们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展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大大提高了我们对丹麦瓷器的认知。
首先来到宝藏馆[
阅读全文]
2020年4月经过德国飞到丹麦哥本哈根,正式开启北欧四国之旅。(德国去过几次,放在以后专门开一篇)在机场填饱肚子出来已是下午,到旅馆放下行李后稍作休整,然后出去逛街。
这天正好是星期一,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有默契,集体休息哈!咱们就先去丹麦最红的小美人鱼处打卡。小美人鱼雕像坐落在哥本哈根郎厄利尼海滨大道,港湾周围环境非常美丽,不仅有中国垂柳[
阅读全文]
墨西哥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它是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摇篮,也孕育了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遭受过西班牙殖民也与美国这个邻居长期地“纠缠不休”!
这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信奉天主教,无处不在的教堂是游人欣赏建筑的好去处,有简单质朴的,也有富丽堂皇的。放两张照片让大家感受一下。
墨西哥的艺术融合了当地印第安人和古[
阅读全文]
托纳拉(Tonala)位于瓜达拉哈拉市外,曾经是全民做陶的小镇,就如同宜兴的全民做壶。托纳拉陶器的主题植根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图腾及民俗风情和日常生活场景。它的特色是彩陶,最早是各种不同颜色陶土的搭配,如今已经有各种不同化学物质的颜料。成品也从日用品和孩子们的玩具发展到如今色彩丰富做工精致的工艺品,但是古老的手工抛光和低温无釉装饰手法还在广[
阅读全文]
到达瓜达拉哈拉,我们下榻的旅馆在下城区的特拉卡公园附近,步行距离有两个博物馆,一个展示的是全国性的得奖的三百多件陶瓷作品,另一个是地区性的藏品,两个博物馆明显不在一个水平线。
先看一下那些得奖作品:细节的处理,精巧的设计和做工,让人真心感叹艺人的匠心独具。
除了传统工艺的呈现,还有不少现代作品。
这套“[
阅读全文]
瓦哈卡陶器素以黑陶烧造而闻名。黑陶是一种低温烟熏陶器,是古埃及、中国仰韶等多种文化历史上的一种原始陶器烧造工艺。至今山东与山西均有黑陶工艺的传承。瓦哈卡黑陶是以捏塑和泥条成型相结合的工艺。在坯体干燥过程中用鹅卵石或玛瑙等工具进行多次抛光,烧成的器物可以产生一种如同哑光釉效果的光泽。
我们来到了圣巴托洛科约特佩克黑陶镇,距离瓦哈卡市[
阅读全文]
赶往下一个城市瓦哈卡(Oaxaca),也是个陶瓷重镇,开车要六个小时。好在沿途风景优美。墨西哥标志性植物仙人树长得像“雨后春笋”,我们在家里小心呵护的肉肉们在这里恣意生长。
到了Oaxaca,阿尔班山考古区(MonteAlban)是一定要去的。它是札波堤克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在瓦哈卡山谷开创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城市国家的遗迹。这是一个很大的古建筑群,包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