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闻铭

开这个博客,有感而发,聊中国美国的事,讲现代文明的故事。
博文
(2025-07-25 19:27:49)
儿时的记忆(9) 蒋闻铭 袁磊的天性里,有不少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自家对面,是县委招待所,招待所的大门楼子里,有一大堆草垫子。他带着几个小朋友,在垫子堆里搭地道,从地道口爬进去,在里边点蜡烛,搞地下党聚会。招待所后面是县监狱。聚会到一半,外边大人察觉到了草堆里的动静,以为有越狱的犯人躲在里边。结果是警察掀开了地道,地下党全体被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07-23 19:21:51)
儿时的记忆(8) 蒋闻铭 袁磊爸的思维性格,为人做事,在一群小市民中间,颇有些与众不同。这个与众不同,首先要归结于他那个要强上进,又有些聪明才干的性格潜质。这样的性格潜质,又有文革那样的大环境,他就有了向上发展,走出小市民这个社会阶层的机遇。这个机遇,他自己也抓住了,结果却被袁磊妈的叔叔这个莫名其妙的社会关系给摁住了,怎么挣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21 19:40:27)
儿时的记忆(7) 蒋闻铭 袁磊爸是四一年生人,妈妈小一岁。没有生在新社会,却是长在红旗下。这个年龄段的人,成长受教育的大环境,今天看起来,着实有些古怪。从古到今,是人的地方,都有社会,有社会,就有有地有钱有权有文化的社会精英。毛泽东当家做了主,以前现在的社会精英,都倒了血霉。五十年代初,先是搞土改,镇压反革命,直接被搞得家败人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9 19:43:57)
儿时的记忆(6) 蒋闻铭 虽然袁磊爸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孩子,但是他的小名,是小四子,原因是奶奶在他之前,还生过三个,都没留住。从这个小名,就可以想象,袁磊爸小时候,被父母宝贝到了什么程度。找一个穷人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拿他爸做模型,肯定没错。因为穷,再宝贝,到了十四岁,他也只得辍学到外边做工挣钱。但是在外边干活吃苦,回到家就更是宝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7 19:39:38)
儿时的记忆(5) 蒋闻铭 袁磊一家七口人,从下到上,最下面,是袁磊袁铭两兄弟,上面是爸妈,再上面是爷爷奶奶和姑奶奶。爷爷对家人,永远是和蔼可亲的样子。不过他在袁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袁磊对爷爷,记忆有些模糊。总的印象,第一是他瘦小体弱,有哮喘病,总是咳嗽,第二是他在靠近中十字的鞭炮社上班,抽烟喝茶,不太顾家。他挣钱不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5 19:13:30)
儿时的记忆(4) 蒋闻铭 袁磊爸是小城里最不起眼的底层市民。四九年前袁家是小业主,往上几代,开鞭炮店。不过四九年后,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袁磊爸读书到了四年级,十四岁的孩子,不得不辍学,另学一门篾匠的手艺,编竹器挣钱养家。鞭炮店熬到公私合营,小本生意不值什么,干脆交给了政府,交出去给袁磊的爷爷和爷爷的弟弟各换了一份鞭炮合作社的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3 20:45:19)
儿时的记忆(3) 蒋闻铭 南京的夏天不好过,苏北的冬天最难熬。第一句,凡是在南京度过夏的人,都不会有不同意。第二句,是袁磊的发明,不是夸张是实际。放眼全中国,过冬最难熬的地方,不是东北哈尔滨,而是苏北袁磊的家乡。为什么呢?因为从古到今,中国都以淮河,而不是长江为界,分南方北方。不论是什么政府,都有一个混账规定,说北方室内必须有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07-11 20:22:07)
儿时的记忆(2) 蒋闻铭 六十,七十年代,苏北城镇的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早中晚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晚是稀粥,中饭是干饭。喝稀粥就的是自家腌的咸菜瓜子,这个咸菜,过冬前每家买上百斤的白菜,自己腌制。瓜子不是西瓜子南瓜子,而是自家腌制的黄瓜。因为成本高的缘故,好像没有人家自己腌萝卜干。偶尔到酱园里买些酱菜萝卜干,是改善伙食。皮蛋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09 20:05:05)
儿时的记忆(1) 蒋闻铭 袁磊是六二年生人。家乡河渠纵横,算是水乡,不过河的两边都有坡,没有像乌镇那样临河空架的房子。县城没城没墙,有的是一条蛮阔的东西向的主街,长几千米的样子,号称十里长街。这个十里长街,现在自然是连影子的影子都找不见了,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的,恐怕就连记得的人都没有了。 袁磊的儿时记忆,就从这条街开始。夹街两排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文明简史:15.4西方文明的三只苹果 蒋闻铭 演戏讲故事,要道具。西方文明这台戏,最重要的道具是苹果。第一出,是亚当夏娃,吃了伊甸园里的苹果,使人类从神的宠物,变成了有自我意识,独立智慧,能够为自身利益反抗神的意志的万物之灵长。这一出,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为了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神面前做出的选择和为这种选择付出的代价。 第二出,是特洛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