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印象(二)
酒店是在小巷深處,沒有酒店的路線圖是很難找到的。這個在網上訂的酒店只能叫小旅館,但靠近火車站,很方便。酒店前台的服務員小姐態度親切友善,英文也算流利了。在同一時間我有一對友人夫婦去日本西南地區玩,回來之後她告訴我,他們住的那家酒店的前台服務員幾乎不會講英文,完全是雞同鴨講話﹗當年到溫哥華時就發現,在市中心的許多私立[
阅读全文]
東京印象(一)2012年十一月上旬﹐闊別北京十一年後﹐又回到了京城。處理完家事﹐見了一些朋友﹐就前往東京﹕展開三晚四天自由行。之前從未踏足東京市區﹐只有兩次在東京轉飛機的經歷﹕一九八八年七月第一次來溫哥華﹐那時的飛機票和工資相比是天文數字﹐香港友人借了一張日航單程機票給我﹐我是前往香港乘日航經東京轉機來溫哥華的﹐數年之後這張機票錢﹐連本帶[
阅读全文]
馬思聰出走文革歲月,常常隨父母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訪友。聽到了很多馬思聰院長當年出走的“故事”,其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當時的中央音樂學院管樂系系主任夏之秋教授(已去逝)說的。1967年一月的某天(馬出走離開北京的前一天),馬在音樂學院的校園里碰到了夏,夏正在校園里掃地,馬對夏說:“我明天就走了,”夏當時不明白“走”的意思,之後在[
阅读全文]
逆境向上周五晚上﹐做完家務﹐隨意打開電視﹐某頻道正播放電影﹐片名吸引了我的眼球﹕“HomelesstoHarvard:TheLizMurrayStory”.立刻用搖控器找到劇情簡介﹐雖然影片已開演了十五分鐘﹐但仍然目不轉睛地把電影看完。之後又上Youtube,補回前面未看的十五分鐘。這是美國2003年出品的一部電視電影﹐是根據LizMurray的真實人生經歷拍攝的,2011年她出版了自傳體暢銷書“BreakingNi[
阅读全文]
太陽的後裔上一次看韓劇已是2002年的事了﹐看完之後﹐在友儕間討論﹐韓劇怎麼可以把愛情﹐友情﹐事業寫得這樣引人入勝﹐沉浸不已。今年又一部<<太陽的後裔>>﹐又把我們這些不輕易看電視劇的人征服了。每個人在欣賞文藝作品時﹐都是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帶進作品里。該劇從始至終都充滿著正能量﹐男女主角對自己職業或事業的執著﹐對渴望獲得愛情[
阅读全文]
優越感2019年四月時,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辭世,網上有大量紀念回憶他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讓我凝神細讀。文章中是這樣寫的:“1974年,貝聿銘自三十年代中他留美後第一次回到蘇州的老家,面對著曾經名門望族的族裔們,在一百多位穿著破衣爛衫的窮親戚,童年時的舊友玩伴面前,他卻說不出一句話來。”後來他回到美國,感慨萬千對同事說:“我在他們面前沒有[
阅读全文]
一門三傑
曾經接替伯南克(BenBernanke)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局(TheFederalReserve,thecentralbankoftheUnitedStates)主席,現為美國財政部長的耶倫(JanetYellen),是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其夫婿,經濟學家GeorgeAkerlof,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經濟學教授,麻省理工(MIT)的經濟學博士,200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人的獨生子RobertAkerlof,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現於英國Univers[
阅读全文]
許鞍華
一代港大高材生,許鞍華是香港少有的,賦有才華的女導演,香港大學讀比較文學,去倫敦讀電影制作。她有影響的電影是那些反映香港社會現實,很貼地的作品,像,。看了網上一段視頻,是許與南京大學生對話電影,對話中她憶述八十年代初,她和內地的電影人,作家黃健中,李陀,阿城坐火車去天津,在火車上她與三人閒聊,她笑着自嘲,那三人問她:&ldquo[
阅读全文]
百歲老人
和我們住同一棟大廈的一位黃老太太,只知她是早年廣東台山老華僑,丈夫早逝,有一子,這兒子離婚後,把前段婚姻的一兒,一女留給老母親同住,他自己又再婚去了。黃老太太就一直和孫子,孫女同住,照顧他們的三餐飲食。她身體硬朗,每天都推著小車出去買菜,她只會說台山話,不諳廣府話,但面容慈靄,見到鄰居都微笑打招呼,鄰居都尊重她,出入大[
阅读全文]
吝嗇的祖父
讓我有興趣看這部電影>(美國2017)是因為此片扮演祖父的演員KevinSpacey因性醜聞而被撤換,換上ChristopherPlummer(電影中扮演父親的演員)重拍祖父的戲,仍搶在聖誕節上映。而此片來自真實的事件,1973年,發生在羅馬哄動一時的綁架案:美國億萬富豪,石油大亨JeanPaulGetty的孫子Getty三世被綁架,而家產億萬貫的祖父拒付贖款。影片情節緊湊,扣人心懸,羅馬的外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