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光在电脑上打字了,偶尔拿起笔,写出的字已远不如从前那样流畅。回想起来,练字最多的时候要算呆在乡下的那三年,反正晚上闲着也没事,练完汉字练英文,内容不限。
下乡头一年,夜里常梦见自己仍坐在教室里上课,醒来才知道已永远不可能。我们高中毕业时文革还未结束,在我们毕业前的那半年,学校里就已经没有了正常的学习氛围,大家开始逃课,早晚[
阅读全文]

下乡后的第二个“三秋”结束不长时间,村团支部书记打算在青年点里吸收一个团员,由于常常帮着团支部写墙报,支部书记便首先想到我并征求我的意见,我欣然同意。支部书记又去征求谭队长的意见,谭队长当然没意见,谭队长是第三任带队干部,比前两任更加重视对我们的思想教育。支部书记让我自己找入团介绍人,于是就找了点长小梁,小梁听后愉快答应。青年[
阅读全文]

日记中这段曾经记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话,如今念着竟有点吃力了——刚下乡时晚上闲着没事,除了看书就是练书法,拿起钢笔,首先想起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里面保尔·柯察金说的这段金句,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这段金句班里同学几乎都能背诵下来......
第一次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初中一年级,在这之前这本书呆在躺柜里已有好几年了&mdas[
阅读全文]

下乡后的第二个“三秋”终于结束了,新来的谭队长不像刚被调走的刘队长那样关注知青的伙食状况而更加注重知青的思想进步,就吩咐我们每人都要写一篇三秋总结,另外吩咐青年组组长也要写一篇全组的三秋总结。组长小梁语文不太好,便要我帮他写,我欣然接受,这对我来说并非难事,就问他有那些要求,小梁便转述谭队长的话,说毛主席刚逝世不久,一定要[
阅读全文]

每次翻出日记里的这首歌,便会想起第一次登烟台山的情景。插队的时候大家喜欢传抄歌曲,我的日记里抄录的歌曲最多,大都是文革前的老歌,这首《烈士墓前》也是文革前的歌曲,当然算老歌——
记得是在小学一年级清明节的那天,学校里组织我们去烟台山扫墓,从学校排队出发,一路上大家唱的就是《烈士墓前》;歌曲是扫墓的前一天老师才教会了我们的,[
阅读全文]
返城之后仅高兴了几天,星期一去市政工程处报到后,被分配在了土路二班,干的还是在农村时干的活儿,连用的工具都一样——铁锨、镐头、手推车,此时心里不要说有多沮丧了。和我一起分配在土路二班的还有同青年点的小祁,他也同样的沮丧,但在第二年,他的哥哥托人帮他调离了单位,没了最要好的伙伴儿,我的心情更加低落了。从前的农民身份改为了筑路工,[
阅读全文]
说起来是将近半年前的事了——2月7日这天正好是腊月廿八,下午3点左右警察来敲门,我老婆开门后两个警察走了进来;进来之前我正坐在桌前戴着耳机专心上网,并不曾听到敲门声,感觉是有人进来,一回头身后立着两个警察。出于礼貌我摘下耳机站起身来,其中一个警察弯下腰盯着我的电脑瞅了一会儿,问我:“上网呢?”我说是。又问:“上外网?”[
阅读全文]

一九七三年春天,读完了两年的初中,我考入了高中——文革开始后缩短了学制,从前的秋季入学改为了春季入学。此时文革也已到了末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念高中需要考试了,二是校园喇叭里开始播放外国歌曲了,每天课间操结束后都会播放。播放最多的是越南歌曲《解放南方》、老挝歌曲《爱老挝》、柬共歌曲《保卫国土》——当时,高举反美大旗[
阅读全文]

冰心在北京有一所故居,故居门前有一棵丁香树,据说至今还在;冰心在烟台有一所纪念馆,坐落在烟台山景区内,纪念馆的门前也有一棵丁香树,树龄不算太老,可能是后来才栽上的。除了门前的丁香,纪念馆庭院里也栽着丁香,为何只栽丁香?一定是知道冰心先生尤爱丁香,在中国,有资格被称作先生的女士没有几个,冰心算一个。我同样喜爱丁香,我的第一篇小说的名[
阅读全文]

整理书籍时翻出了这本四十八年前发的小册子,记得是回城那天特意带回来的,还以为早已弄丢了呢;再次翻看小册子里的内容,有些快要遗忘的事重又浮现在眼前——下乡第二年,也就在刘队长被调走十几天后,针对青年点账目普遍混乱的情况,县里开始实行青年点财务管理正规化。或许是因我字写得好,大队上选择我担任青年点的会计,当然是业余会计。全县的知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