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 the Future

宇宙*人*历史*文学*科学*宗教*休闲
博文
从这本书可以更好地了解沈从文。他从小就很喜爱美和艺术。他少时在一个军官家做事,耳濡目染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和其他艺术。他建国后研究中国精美文物不只是躲避政治,也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五十年代领导专门保证不批判他,劝他回去做作家他也不愿意。他也很喜欢古典音乐,下放时的莫扎特的唱片是必带的的家当。这本书里好几个精美的插图也是沈本人画的。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24 17:07:39)
崖山之后,中国人从此丧失了自信和霸气。从文学中也可以看出来。 战国:虽千万人,吾往矣。 汉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宋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24 12:38:17)
在美国,抚养一个人从出生到18岁,社会的付出至少50万,因为12年义务教育就是24万.美国每年有一百万新移民,绝大部分都是大于18岁,乘以50万美元,美国社会通过人力资源每年从其他国家吸纳了5千亿美元,已经远大于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国每年移民美国的大概有10万人,相当于500亿美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24 07:38:05)
我的曾祖父生长于广东梅州的一个有钱人家,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有钱是相对的。他的曾祖父家才是真有钱。他曾祖父的父亲当时富甲一方,给八个儿子建了八个大屋,每个都二十来间房。中国的遗产分配制度是平分,这样几代过去,每家的资产就越来越少了。我曾祖父的父亲二十岁去世。他和母亲婢女一家三口,勉强靠房租地租过生活,后来卖资产过日。 成年后,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23 09:36:38)
蒋公是难得的伟人,保卫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完美结合,毫无矛盾。 军事上不是天才,但也有重大贡献,引进武士道和德国职业军人的思维到中国。作为黄埔校长,学生人才辈出。最大的贡献是抗日的成功。抗日里别的不提,就说刚开始的淞沪战役,完全是孙子兵法里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成功例子。淞沪大平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专制制度下,人人都是奴隶,体制内的官员也是奴隶,除了皇帝一人外。那么奴隶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懦弱,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没有独立思想,没有批判性思维,等等。 国民的性格和国家的制度于是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后像死循环一样基本停滞不前。 希望中国政府尽快转型为自由法制国家,而不是人治。只要是人治,就培养奴隶的人格。大国崛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22 21:56:49)
科学和宗教是不同范畴的事情。科学bydefinition研究的是自然;宗教bydefinition关注的是超自然。 比如说水变酒,这是超自然的。如果上帝可以创造整个自然,上帝把水变成酒是pieceofcake. 科学方法是理论加验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重复的实验不是验证的必要条件。验证只要可观测,比如天文里只有一次的现象。科学方法不只限于理工科。历史学,心理,等等都适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22 14:42:14)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简单地说就是人文主义,把以前人在神之下解放出来,拔高人本身。这一思潮实际上一直延续至今日。过去几百年来欧美的教会人数一直是处于下降通道。人文主义的自然产物就是“自由”,尤其指personalfreedom.人脱离了神的律法的桎梏,想做什么做什么。人文主义也引发了西方思想的另一条脉络“平等”。拔高人首先是为了人和神的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