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朗斯特(J.N.Bronsted)和劳里(Lowry)于1923年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酸碱理论),对应的酸碱定义是:“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由此看出,酸碱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电中性的分子或离子化合物,带电的离子也可称为“酸”或“碱”。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也能接受质子,那么它既是酸,又是碱,通常被称为[
阅读全文]
干冰浴一般搭配有机溶剂。
摄氏度
冷却浴
13
对二甲苯/干冰
12
1,4-二氧六环/干冰
6
环己烷/干冰
5
苯/干冰
2
甲酰胺/干冰
0
碎冰
-5到-20
冰盐浴
-10.5
乙二醇/干冰
-12
环庚烷/干...[
阅读全文]

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
阅读全文]
化学的实验太多,操作也很多,如果没有做过,很多时候会犯错误。从这些错误中的吸取的教训是弥足珍贵的。本文整理了某论坛(名称不详)关于实验中曾犯的错误的讨论,以使别人吸取这些珍贵的教训,不再重复自己的错误。
1.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做的反应[
阅读全文]
乳化原因
在进行萃取,洗涤操作过程中,混合液在分液漏斗中发生乳化,可能是由于所萃取物的酸碱度过强,或者所用溶剂密度过于接近,或者所萃取溶液有较大的粘度造成的。
如何破除乳化
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在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
阅读全文]
有一个反应,LCMS和TLC点板都非常干净,过柱子也非常好过,开开心心过完,旋干发现东西很少。产物是不是吸附在硅胶上(把硅胶倒出来,用MeOH/DCM浸泡);是不是后处理萃取没有萃干净(水层送了个LCMS(建议大家在没有拿到最终产物之前,萃取水层最好不要倒掉);把储液球里的液体用LCMS检测了一下(合成一些分子量100-200的化合物,或是一些小芳环等时,旋蒸时,一定要[
阅读全文]
对于双溶剂重结晶,其中的一种溶剂(#1溶剂)应能使你的目标化合物在溶剂沸点时完全溶解;另一种溶剂(#2溶剂)在加入到目标化合物在第一种溶剂的饱和溶液中时,能够诱导该化合物结晶。
重结晶步骤:
1)第一步是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2)将原料转入一只装有搅拌子的50mL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1溶剂,然后磁力搅拌加热至沸腾。用过量的溶剂是为了防[
阅读全文]
一、加料过程常用表述
1.添加试剂
2.催化量的
3.气体保护
4.通入气体
5.通过双针头导管加料
6.通过注射器加料
二、反应过程常用表述
1.反应检测
2.放置过夜
3.甲苯/乙醇带水
4.氢化反应
5.分水器
6.反应放热
7.微波反应
三、后处理过程常用表述
1.过滤
2.淬火
3.磨碎
4.在两相中分开
5.静止固化
6.在冻干机冻干
7.纯化
过柱
[
阅读全文]

关于萃取有这样一个口诀:
萃剂原液互不溶
质溶程度不相同
充分振荡且静置
上倒下放切分明。
解释:1、选择的萃取剂与原溶液要互不相溶。2、溶质在萃取剂和在原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要不相同,且在萃取剂中的溶解程度要大。3、充分振荡,让萃取剂与溶质充分接触后静置分层。4、上层液体要由上口倒出,下层液体要有由下口流出。
萃取是利用溶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