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生,我曾经那么痴迷于俄罗斯文学,不仅读完了人所尽知的托翁主要作品,连妥斯陀耶夫斯基枯燥无味的五本大部头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都啃完了,《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更是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也许与极北之地的严寒有关,也许与沙俄的农奴制有关,这些文学作品中无不浸染着苦难。
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于仇恨与杀戮。
我忘不[
阅读全文]
芬兰和瑞典终于申请加入北约,不但结束两国长期的中立立场,还让北约向北扩,占据了北极附近的战略要地。这些转变都是因为俄罗斯的独裁者普丁悍然发动了入侵乌克兰的战争造成的。在俄乌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之时,回顾一下当年芬兰与苏俄的战争是很有意思的。芬兰在地理上属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西与瑞典接壤,东与俄罗斯交界,只有6百万人口。在一次世界大战[
阅读全文]
今天接着来和大家聊聊俄乌冲突,以及简体中文网络世界上关于乌克兰的各种古怪现象。
在简体中文网络世界,俄乌冲突爆发六个月来,乌克兰俨然成了一些人眼中最坏的国家一样。很多人对乌克兰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马上把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给一脚踩死!
他们大言不惭地说,乌克兰是一个小破国家,根本没法和“战斗民族”,“世界第二军事强国&rdquo[
阅读全文]
自从俄方重要军事补给通道刻赤大桥于10月8日被炸残之后,包括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多座大中城市遭受到来自俄罗斯军队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每天都有数量不等的平民死伤。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跪在亲人遗体前痛苦地哭泣。
这座住宅楼已经彻底被炸成了废墟,但书橱里整齐的书籍依然显示了屋子主人对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18日这一天,全世界的网络上都在传着这张图片。[
阅读全文]
距离《俄乌战事随想录之八》发文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这几个月来,一直将精力花在对战事的研判上,没有写这样的随想文章。从目前的战况发展来看,我在前九篇随想录中对这场战争的猜测还算靠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章底部“好文导读”中阅读“之八”,然后就可以找到其他各篇。
既然是随想,当然可以写得很随意,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或[
阅读全文]
只要是中国人,都对“站稳立场”这个词不陌生。
什么是“立场”?
毛的一则“最高指示”就是“立场”的高度概括: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河南某局长呵斥记者:“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群众说话?”则显示“站稳立场”仍是中国官场的政治主旋律。
“立场”的本[
阅读全文]
大家好,今天是10月22日,俄军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快满八个月了,依然没有拿下看似弱小的乌克兰。阅兵场上的神话,已经变成了战场上的笑话。
这充分表明一个道理,在当今世界,想恃强凌弱,靠武力逼迫效果屈服,攫取他国的领土,打热战搞霸权主义,是行不通的,会被全世界反对和唾弃。现在是2022年,国际准则早已不再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那一[
阅读全文]
泽连斯基曾说:这场战争因克里米亚而起,也应该在克里米亚而终。
可见,克里米亚确实是俄乌问题的焦点之一。
10月10日,“观察者网”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的一篇文章《走进克里米亚:一度失宠的黑海明珠》。
读完全文,我对王院长的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巧妙地把文章写得如同一篇学者游记,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余秋雨[
阅读全文]
昨天晚上九点多,手机收到一条违规通知。昨天发布的关于分析中日差异的文章又遭到了奸人暗算。文章升天前,仅仅四个多小时就突破了10万+,可见朋友们还是比较认同我的观点。有时候,牺牲也是一种赞美。
一般来讲,在我文章背后下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同行。他们把我的文章掐头去尾改换个面目发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能获取不少点击和赞赏。他们是公众号圈子里面[
阅读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结束,1945年9月只是打完上半场。
1945年9月3日—2022年2月24日之间的73年,是二战的休战期。
二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国家联手发动的,法西斯德国和北极熊。
1938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北极熊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瓜分世界的秘密协定,对外宣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各自的扩张方向和势力范围。
北极熊的势力范围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