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发》有一次听老王说,他要去法拉盛“飞发”。我一听愣住了:法拉盛是纽约最大的中国城,他老人家难不成要去“发达盛”,飞黄腾达、发大财?看我一脸木讷,他才笑着解释:“飞发就是理发。”这是他们广东人的说法。我问他为何叫“飞发”,他说他也不知道。我便告诉他:北方人把理发叫“剔头”,他说广东也说,只是发音变成了&ldq[
阅读全文]

一张老照片背後的唏噓這是一張攝於八十年代的老照片:一家人買了台電冰箱,正小心翼翼地往家裏運。看那神情,幾乎是把冰箱當成首長身邊的貼身保鏢看護著,生怕磕著碰著,滿臉是掩不住的喜悅與自豪。八十年代,北京大街上開始出現進口冰箱和彩電,大多是出國人員在外匯商店或出國服務部用外匯買來的。後來國家引進整套設備大規模生產後,這些電器才真正普及。[
阅读全文]
《说馋》除了‘’鮮‘’,英語还缺另外一个字‘’馋‘’。我查遍手头字典,问过穿西装打领帶的大学教授,我始终得不到和馋对应的英文字。总感觉所答非所问。有的英汉字典说crave就是谗。crave是渴望得到的意思,如craveforapproval渴望得到认可,craveforacompanion渴望找个伴。还有用piggy这个字。它是形容吃相太差像个猪,还有用picky,它是挑剔之意。也[
阅读全文]
今天有朋友寄给我一些节日礼物。我回复时加了一句英语:Itookthethoughtforthedeed.他很困惑,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查了DeepSeek,想给他一个准确答案。一查我出了一身冷汗。它说,意思是不要把承诺和想法当成己经完全的行为。然后我又查了ChatGPT,问是否是Iappreciateyourlovingthoughtmorethanyourgift.ChatGPT回答:您理解得非常接近,但这句Itookthethoughtforthedeed有它固定的文化含义,我来为您[
阅读全文]
《说“鲜”》
汉语里有个跟吃有关的字——“鲜”。不是蔬菜水果“新鲜”的鲜,也不是‘’‘’小鲜肉‘’那个鮮,而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它排在酸甜苦辣咸之后,是中国人的最爱。前五种味道都能通过化验或分子式定义,厨房里糖盐分不出来时舌头一尝就知道。唯独“鲜”,化验不出来,甚至语言也讲不清楚什么是鲜[
阅读全文]
善意的谎言
自打上次,我沒借给老王梯子后,心里一直很是不安,我來美国太久了,忘了中国人最难接受的是有人当面对你说"No"。從他不自然的表情,我着实看出我伤了他的自尊。难道人与人的情感脆弱到一个字可以打碎的吗?
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和他缓和一下。
正好这是我家收获洋姜的时候,也有人叫它鬼子姜,我装了一小塑料袋,给老王送了过去。
这是我[
阅读全文]
《西厢记》中有两句小诗,寥寥十三字,却历来为人称道:晓来谁把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短短一问一答,把景、情、意都凝成了最纯粹的一束火焰。其妙处,不在辞藻,而在结构;不在渲染,而在转折。一、“醉”字当轩,一笔点醒诗人以问句开端:“晓来谁把霜林醉?”所谓“霜林”,即入秋后被霜打的枫林;“醉”字更是神来之笔。醉者之态,有[
阅读全文]
在一篇有关美学的文章中我写了一句格言式的句子:Gooddistanceisloseenoughtofeel,andfarenoughtoappreciate.事后问DeepSeek此句是否makesense(意义)。DS做了如下的回復,令我受宠若惊。
DS回復
您创造的这句话“Closeenoughtofeel,farenoughtoappreciate.”非常有意义,而且很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这句话不仅有意义,甚至可以看作是对那些经典句式的一[
阅读全文]
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是一句十分时尚的俏皮话,人们常用来自我调侃。
比如张三问李四,为什么你女朋友这么久不来看你?
李四笑着说:“这是距离产生美呀!”
一句玩笑,其实颇有道理。
美是什么?大概是一种让人感到舒服的和谐感——不强求,不压迫,不突兀。凡是让人觉得自在的,多半带着一点“距离”。
而所谓距[
阅读全文]
西方审視文学艺术作品的五种方式。一.结构:小说,诗歌,散文等都有一定的格式。例如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情节发展要有起势、发展、高潮、结局。文章要有转承启合。二作者方式熟悉作者,出身家境,经济状况、气质、经历、遭遇。不了解曹雪芹及家世就读不懂红楼梦。要读懂苏轼的诗,必須要了解他的遭遇及性格特点。苏轼有一首《冬景》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涵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