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静

行万里路,读万券书,淡泊尘缘,情系河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国上世纪大型水力发电厂的三级生产机构是:厂部-分场-班组。丰满发电厂的厂部设有总工程师办公室(有一段时间称生产办公室,生产技术科),内有总工程师、各专责工程师、办事员,管理全厂生产技术。分场设主任、专责技术员、办事员,下设一些班组。班组设班长、技术员、工人。我先后担任过班组技术员、分场专责技术员、厂部专责技术员和专责工程师。我一到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所在的水工分场有一百多名职工。1960年处于困难时期大家都吃不饱饭,单位和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找额外食物来源。于是利用分场拥有汽艇之便,不顾上级为保护水土禁止在库区山坡上种植农作物的规定,由分场组织一小队劳动力乘汽艇到大坝上游十几公里处水库右岸半山上种苞米。这个队伍由每个班抽一人组成,6个生产班加上分场室共抽7人。队长是钻孔班张秉志班长。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丰满发电厂地处松花江上,装机容量55.4万千瓦,大坝高91米、长1080米,水库库容108亿立米。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大坝和水库也是当时全国最高和最大的。厂部有厂长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人事科、会计科、计划科、供应科、教育科、行政科、保卫科等。厂下设运行、检修、水工、修配四个生产分场。分场下再设班组,此外还有附属小学、中学、农场。全厂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我1959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第一个工作岗位,到1979年4月调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教,有整整二十个春秋在丰满发电厂度过。这是我23岁到43岁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从一个未曾涉世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成了家,有了妻子儿女。丰满发电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它有8台主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厂用小机组,装机容量55.4万千瓦,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主甲板上举行,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此一巨大的喜讯传到北碚,民众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艰辛抗战8年终于迎来了苦盼中的最后胜利!北碚的机关和人员开始陆续返回战前驻地。但出川的交通运力有限,返乡队伍排得很长。我们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小时候在北碚,经常听到大人们用敬佩的口吻提到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的名字。因为张将军是二战盟军中为国捐躯的最高将领,而他牺牲后就安葬在北碚,他和北碚有了不解之缘。根据“炎黄春秋”所载林治波《张自忠将军殉国纪实》一文的介绍,张将军(1891—1940)山东临清人,字荩忱。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1914年投笔从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在我的北碚杂忆之16中曾提及,我上学路边山腰处有作家老舍及舒乙(老舍儿子、我的同班同学)的住宅。此屋原为林语堂购置,林语堂于1940年8月全家移居美国前,将此屋捐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为该会北碚地址。老舍主持抗敌协会工作,故居住于此。根据网上资料,林语堂与北碚的因缘如下:1940年春,林语堂与美国一家出版公司签订合同,写作一部描绘中国战时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抗战时期的北碚,汇集了一大批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及众多有名的文化人。迁驻北碚的教育院校有复旦大学、江苏医学院、国立歌剧学校、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勉仁书院、育才学校、国立重庆师范学校等20余所大中专院校。迁驻北碚的文化新闻机构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办公处、中山文化教育馆、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抗战时期北碚所临嘉陵江对岸的东阳镇夏坝,有一所著名的大学,这就是于1938年2月从上海迁来的复旦大学。小时候经常听大人提到复旦这个名字,老师带我们参观半山上的平民公园时,也指着嘉陵江对岸的一片房舍说,那就是复旦大学。后来我大姐考取了这所大学,我对它的印象就更深了。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位于中国上海,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上海西迁后,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小学同学有不少养蚕的,我看到后很羡慕。住处附近就有几株桑树,蚕的食物来源没有问题。春暖花开时节,我获得父母同意后,向同学要了一些产附在纸上的蚕卵。就开始养蚕。把蚕卵纸放在一个纸盒中,置入新采的鲜嫩桑叶,两天后蚕蚁从蚕卵破壳而出,它们又黑又小,就像蚂蚁一样,身上长满了细毛,两个小时后就可以进食桑叶。小蚕生长得很快,才过一周,就长到1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