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1959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第一个工作岗位,到1979年4月调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教,有整整二十个春秋在丰满发电厂度过。这是我23岁到43岁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从一个未曾涉世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成了家,有了妻子儿女。
丰满发电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它有8台主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厂用小机组,装机容量55.4万千瓦,在东北电网中承担供电、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任务。丰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高90.5米、长1080米、底宽60米,体积200万立米,有60个坝段,坝顶高程266.5米。坝内设11个溢流坝段,有11个用平板钢闸门控制的溢流口,堰顶高程252.5米,最大泄洪能力8800秒立米。坝后式主厂房长198米、宽23米、高38.5米。丰满水库承担发电、防洪、供水、航运等任务,其最大库容108亿立米,回水长度180公里,水库面积500平方公里,正常高水位263.5米,死水位242米,最大水深75米。丰满工程于1938年始建,194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53年全部建成。丰满发电厂隶属于东北电业管理局管辖,有职工1200余人,下设运行、检修、水工、修造等分场。丰满发电厂于70到90年代先后加建了左岸泄洪隧洞和洞内发电机组,扩建了坝后第九、十号机组,成为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电厂。
1959年夏我在清华大学五年制水电站专业毕业。随即,学校公布了我们这一年级的工作单位分配方案。方案含地域和单位,要求每人自报志愿,最后由领导调整、批准。尽管我成绩优秀并向往研究生涯,但满怀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建设祖国的单纯激情,我没有选择分配方案中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没有选择分配方案中的清华、武汉水电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和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等大学及科研单位,而是选择了分配方案中最边远的地方:最东北的黑龙江,最西南的云南、次远的吉林丰满发电厂。分配结果,黑龙江的一个名额给了家在黑省的李绪同学,云南的一个名额给了贾量权同学,丰满的两个名额给了我和同一小班的同学王兆枢。
九月中我从北京到天津与王兆枢会合后两人一同去丰满报到。我们按王的计划从塘沽乘轮船到大连,再乘火车北去长春。列车在辽宁和吉林的大地上奔驰,映入眼帘的是秋天一片绿色和金色的田野。玉米已结出大棒,高粱穗低下沉甸甸的头,枫林中树叶金黄很像列宾画中的景象。这一派丰饶富足的景观使我深为惊讶。啊,东北并不像我原来臆想的那样冷寂荒凉。
到达长春找到吉林省电力局,被告知我们应直接到丰满发电厂报到,而且丰满隶属于东北电业管理局(在沈阳),不归吉林省电力局管。我们又乘火车到吉林市,再乘九路公共汽车经24公里到达丰满。在丰满电厂报到时,会计科只按从北京到吉林直达票价报销我们的旅费,分段乘车多付的车费由自己承担。所以我们一到单位尚未拿到第1笔工资就负了债。好在几天后就发了九月份下半月工资,否则连吃饭的钱都衔接不上了。
我们第一年的月工资是46元,职务是见习技术员。一年后转正为技术员,月工资55元,几年后又按地区调整为57元,此工资数一直到我调离丰满时20年均未变化。
经过长春时见斯大林大街宽阔整齐,住宅区一栋栋日本式房屋精致漂亮;经过吉林时见三大化工厂烟囱林立,号称有八十万入口的市区大街纵横;到达丰满时见电厂办公楼巍然矗立,俱乐部、医院、商店应有尽有,这些打破了我想去到一处荒凉边陲之地过艰苦生活的幻想。但是,即使在丰满这样一个现代化单位里,艰苦的磨练也接踵而至。

图1,丰满发电厂鸟瞰

图2,1948年丰满大坝泄洪

图3,人民币上的丰满水电站图案

图4,吉林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