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听一段文字,
听一首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1-06-13 11:32:53)


《外婆信佛》文:李娟诵:Bobo
外婆非常有眼色的,每天搬把板凳坐在院子门口等我回家。看到我手上拎着排骨,就赶紧很勤快地帮忙洗姜;看到拎了冻鸡爪子,就早早地把白糖罐子捧到厨房为红烧做准备;要是看到我拎着一条鱼的话,则悄悄地打开后门走了——走到隔壁菜园子里偷芹菜。
每次偷了芹菜回来,她老人家总是做出一副受惊不小的模样,捂着胸口,直吐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6-12 18:42:16)


《社戏》文:鲁迅诵:王大民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戏台》文:雪小禅诵:梅影蝶衣
戏台是戏子的。上了戏台的人,总感觉和别人不一样。第一次登上戏台是小时候的麦场。收了秋,请来了唱戏的,檩条搭成戏台,马车拉来很多戏箱,唱戏的红男绿女下来,在戏台扮上唱。只觉得好看。乡间有野气,又有一种难得的贞静。月朗星稀的薄秋,天气有些凉了,苏三唱“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她要说什么呢?
一般戏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老王》文:杨绛诵:月下泛舟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尾随我十八年的姥姥》文:陈燕诵:Bobo
1
五岁生日那天,姥姥要带我去买一条裙子,玫红色的。她说,我穿玫红色的衣服最好看。
这颜色太让人好奇了。有一次,我问姥姥什么是红色,她正好在切西红柿,便说西红柿是红色的。我记住了。有次听小姨说要穿红色衣服,我就嚷着说:“小姨穿着西红柿上学去啦。”气得小姨骂我是臭猫。
还有一次,我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孤独之旅》文:曹文轩诵:黎春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鲁滨孙漂流记》文:(英)丹尼尔·笛福诵:张家声
我于一六三二年生在英国约克郡的一个体面人家,我父亲是德国人,母亲娘家姓鲁滨孙,由于母亲的缘故,我就被取名叫鲁滨孙·克罗茨那。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是英国步兵团的中校,后来跟西班牙人打仗时阵亡了,至于我第二个哥哥的下落,我至今毫无所知,正像我父亲和母亲后来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样。
从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三峡》文:余秋雨诵:张家声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文:李娟诵:GoOn
我从乌鲁木齐回来,给家人买回两只小兔子。卖兔子的人告诉我:“这可不是普通兔子,这是‘袖珍兔’,永远也长不大的,吃得又少,又乖巧。”所以,一只非得卖二十块钱不可。
结果,买回家喂了不到两个月,每只兔子就长到了好几公斤。比一般的家兔还大,贼肥贼肥的,肥得跳都跳不动了,只好爬着走。真是没听说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最美好的事物你茫然不觉》文:蒋勋诵:GoOn
《桃花源》是一首诗,《桃花源记》是这首诗前面的序,可是这个序比诗还长,而且比诗更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没有看过那首诗,但大多数人看过序,我们以前的教科书也只选了序,为什么?因为序没有教条,一直到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是散文中的极品。
陶渊明幻想出那样一个桃花源,用了最简单、最浅显、最自在的语言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