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听一段文字,
听一首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1-11-24 14:04:39)


《巷》文:柯灵诵:Tony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毛毛虫》文:老舍诵:山楂大个元宵
我们这条街上都管他叫毛毛虫。他穿的也怪漂亮,洋服,大氅,皮鞋,啷噹儿的。可是他不顺眼,圆葫芦头上一对大羊眼,老用白眼珠瞧人,仿佛是。尤其特别的是那两步走法儿:他不走,他曲里拐弯的用身子往前躬。遇到冷天,他缩着脖,手伸在大衣的袋里,顺着墙根躬开了,更象个毛毛虫。邻居们都不理他,因为他不理大家;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北平的甜食》文:唐鲁孙诵:Bobo
提起吃零食,以南方来说得数苏州,不但玲珑细緻,而且种类花样繁多。以北方来说,那就得数北平啦。我把北平零食分出甜咸两部来说,先说甜的吧!
北平甜食种类,可海啦去了。先拿糖葫芦说吧,南方叫"糖球",天津叫"糖墩",北平叫"糖葫芦"。北平卖糖葫芦,分两种,一种是提著篮子下街,一边吆喝,一边串衚衕,怀裡还藏著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11-19 08:11:17)


《简单》文:三毛诵:江小北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这只是样子而已。事实上,死去的人,在世上总也留下了一些东西,有形的,无形的,充斥着这本来已是拥挤的空间。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生活的一种》文:贾平凹诵:GoOn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笑。
吃酒只备小盅,小盅浅醉,能推开人事、生计、狗咬、索账之恼。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冬日絮语》文:冯骥才诵:月下泛舟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1-11-12 10:35:38)


《冬天》文:茅盾诵:瞿弦和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各不同罢。一般的说来,则为“游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甚而至于踏雪寻梅,此时的诗人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鱼我所欲也》文:汪曾祺诵:傅国
石斑
我第一次吃石斑鱼是1947年,在越南海防一家华侨开的饭馆里。那吃法很别致。一条很大的石斑,红烧,同时上一大盘生的薄荷叶。我仿照邻座人的办法,吃一口石斑鱼,嚼几片薄荷叶。这薄荷可把口中残余的鱼味去掉,再吃第二口,则鱼味常新。这种吃法,国内似没有。越南人爱吃薄荷,华侨饭馆这样的搭配,盖受越南人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你的风陵渡,我的铁罗汉》文:六神磊磊诵:Bobo

郭襄和张三丰在少林相遇那一年,一个十八,一个十六。都是青春懵懂的年纪。
当时张三丰正在少林寺当临时工、做学徒,忽然郭襄来了,是来找杨过的。
那天,她穿着淡黄的衣衫,骑着青色的毛驴,皓齿明眸,像是个松树间的秀丽精灵。
在寺里,她没有打听到杨过的消息,小眼神里的忧伤,不免又多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铁镜公主的那点小心思》文:子鱼诵:Bobo
15年前,雁门关外,金沙滩上,我遇见了我的驸马。
那一天,他银袍玉面,长枪如风,红缨一点乱了浮云。
奈何我母后机关算尽,将他们这一支大宋军队团团包围,宋王被困,一群将士为救他,拼了性命。
我眼见着一员大将,被我军一枪挑断肚肠。
又眼见一员大将,为掩宋王撤退,被我军战马踩烂在泥中。
银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