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问曰:往生之说,其旨昭然。但今之学者,不能晓了。千人万人,皆疑极乐远隔十万亿国。临命终时,恐难得到。复何策以晓之。
禅者问:往生的涵义说得很明白了。比如性能现相,随净业的缘而现净土相,就叫“往生”。但是,现在的学者们还是不能了解,千个万个都怀疑极乐世界远在十万亿国土之外,临命终时恐怕难以到达。请问师父,还有什[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又如无量寿经云:吾说此经,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愍,特留此经,更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此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又经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救度众生。其有不信而谤毁者,当堕地狱,具受众苦。故天台云:当知彼佛于此恶世,偏有缘[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此则丘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彼则黄金为地,宝树参天,楼耸七珍,花敷四色。
从环境而言,此土有丘陵坑坎,高低不平,处处都有阻隔,尤其生活在城市里,人心特别压仰。棘荆为林,走路有妨碍,土石等的不清净物充满世间。到了今天,各种污染更加严重。工厂、车辆等排出的废气都有害健康,终年在这里呼吸会导致短命、身心不[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问曰: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悬异。然则观想忆念二门,修各不等。其所感相,同耶异耶?
问:众行门中说到,种种修行在发心、见解、修行等上有大小差别,有理修、事修等的深浅差异,由此所感的往生境界相也相差悬殊。那么观想和忆念两门也有各种修的差别,所感的往生相相同还是不同呢?
答曰:皆不同也。故[
阅读全文]
二曰忆念者。或缘相好,或持名号,皆名忆念。而有理有事。
第二种修净业的方法是忆念。心缘念佛的相好或者持佛名号,都叫做“忆念”,而且有事和理两种修法。
如华严解脱长者云:我若欲见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随意即见。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来,我若欲见,随意即见。我能了知一切如来,国土庄严,神通等事。无所从来,亦无所[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一曰观想者。如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
第一种修净业的方法是观想。如同《观经》所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在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时,这个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由是观之,所谓十方微尘国土者,唯吾心中之土也。三世恒沙诸佛者,唯吾心中之佛也。知此,则知无一土不依吾心而建立。无一佛不由吾性而发现。然则十万亿外之极乐,独非唯心之净土乎。极乐国中之教主,独非本性之弥陀乎。
这样看来,所谓十方微尘数的国土唯是我心中的土,不在心外;三世恒河沙数的诸佛唯是我心中的佛,也不在心外。知道这一点[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X8G8cWW.jpg)
资料下载:文本音频
第三愿者。夫净土般若舟航,要以信为点头探水,行为篙橹风帆,愿为船柁拨正。无点头探水,则不知通塞浅深。无篙橹风帆,则不能至其所止。无船柁拨正,则无约束要制。故次行以明愿也。
这一段教导我们观察修证净土的缘起,从而明确行后要了解愿的原因。
“净土般若舟航”,是指般若像一艘航船,能引导着自己趣向[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X8G8cWW.jpg)
资料下载:文本音频
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
往生净土的行门分成两大类:一、正行;二、助行。正行属于主修,即自心直接跟阿弥陀佛相应的修法。助行则是辅助正行的其他善行。凡是世出世间的善行,以求生净土的猛利欲摄持而回向,就都成为净土的助行。依据“净土三经”,正行主要包括称名念佛和观想念佛两种。
[
阅读全文]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资料下载:文本音频
只如文殊普贤,大菩萨也。善财海众,遍参知识,悟同诸圣者也。马鸣龙树等,亦菩萨也,亦禅宗以为大祖师也。此诸圣人,所悟所证,比今悟达之士,为何如哉。彼尚愿生乐国,亲近弥陀。而汝一悟之后,更不求生。则龙树马鸣普贤文殊等,反不若汝。汝何不自揣其心,自量其力。所修所证,诚有过于二菩萨,二禅祖者乎。所参知识,所悟佛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