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前期,我上师院附中的时候,教导主任李森老师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一位老师。
李森,是西北师范学院的英语教师。那几年,他在附中担任教导主任,大概也教英语。不过,没有给我们班上过课。
作为教导主任,李森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为了督促同学们按时睡觉,让学生夜里休息好,李[
阅读全文]
按:今年是北京师大附中成立115周年。各界给予关注。博友“我爱机灵豆”有博文记述附中校园及沿革。我家四代(从先祖父到侄女、外甥)11人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至今保持附中毕业生中一家代数最多的记录。我是1964年初中、1967年高中毕业。退休后根据多种资料整理了附中沿革,以期厘清谬误:
1.附中成立早于北师大,是中国最早的官立(公办)新式中学之[
阅读全文]

1951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我入读西北师范学院附中,上初中二年级,直到1956年高三毕业,整整五年,对附中的许多事情和老师印象深刻。
西北师范学院和师院附中都在黄河北岸的十里店地区,属安宁区地界,在当年兰州市的西北方位。“离黄河要近,离市区要适当远”,是时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之前在陕南城固)的李蒸先生一行1941年来兰州考察后确[
阅读全文]

原文链接:
http://www.nwnusch.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3&id=637
[
阅读全文]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
阅读全文]

上一篇写了1951年我初到兰州时的印象:哪儿哪儿都是黄土,山是黄土山,喝的水是黄河水,住的是黄土房、走的是黄土路,落后、贫穷,。。。。观感不佳。
可是,兰州也有一样好,看似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竟然盛产甜美瓜果,品种还不少。行前母亲就给我们说兰州是座“瓜果城”(可能是父亲信中说的吧),到那一看,倒也不算浪得虚名,虽然不如我对“[
阅读全文]

1951年夏天,母亲带着15岁的我和小两岁的弟弟离开住了4年的湘西老家小县城,数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省会兰州市,与早一年来到西北师范学院任教的父亲团聚。
母子三人或坐汽车、或乘火车,从湘西山区的小县城——>常德——>长沙——>武汉——>郑州——>西安——>兰州。先由西向东到长沙,再由南而北到郑州,然后一路向[
阅读全文]

不久前,读到李秉德教授的一篇文章,写50年代初期他刚来到西北师范学院时的一些事情,让我想起往事。
李秉德先生(1912。7—2005。5)是前辈师长,1949年春,李先生从法国回到祖国,服从分配,1950年来到甘肃省兰州市,任西北师范学院副教务长。我父亲也是在1950年来到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的,我和李先生的一个女儿是师院附中的同级同学。
读了李先生[
阅读全文]
本博主按:
文章作者水天长(1933—),1956年以优秀成绩从位于兰州市的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成为我父亲的同事。1957年她被打成右派分子,处留校察看,和一批右派一道被遣送到甘肃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的某干部下放农场(似不同于劳改、劳教农场)劳动。后来,曾任历史系主任、教授,甘肃省文史馆副馆长(正厅级),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阅读全文]

(1978、9—1982、7)
(其中教师36人;学生69人)
(来源:网上)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