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国内反动学者文人名单商务印书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编列了一份“国内反动学者文人名单”,名单上当时还健在的都是居住在港台地区,名单后还列有个人的主要作品。列这个名单应该是出版社要控制出版印刷的书籍作品的目录,因为都是居住在海外,所以台头似乎写“海外反动学者文人名单”更确切。[
阅读全文]

八十年代中国各地景象(照片)这是一组法国摄影师YannLayma拍摄的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各地景象照片。时间过去了近四十年,不少照片已有较深的年代感了。1.八十年代中期的小学生:2.1985年的天安门广场:3.1985年,辽宁沈阳:4.1988年的东北一景:5.1987年,自行车时代,找到自己的自行车不容易:6.1985年北京故宫,他们是同事或同乡还是路人:7.1985年,他们在看什么:8.1987年[
阅读全文]

北京电影厂部分演员导演曾经用过的名字以前的电影演员导演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很多都改过名。如赵丹,原名赵凤翱;白杨,原名杨成芳(是写“青春之歌”杨沫的妹妹);周璇,原名苏璞;金焰,原名金德麟等。北京电影厂一些演员导演编剧等也都有曾用名,有的还不止一个曾用名,最多的有六个曾用名。下面是这些演员导演编剧等现名和曾用名情况。厂长汪洋有两个[
阅读全文]

民国首批一级、二级上将授衔资料国民政府为改变之前各地军阀留存部队的军衔混乱情况,在1935年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制度。新制度:最高军衔为上将,分为三级: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下面是首批上将授衔的一些资料。1935年3月底发布了特级上将、上将授任条例;
4月1日发布了授任特级上将令:
首批授衔,特级上将(这个衔级是专为蒋中正而设的)1人;1935[
阅读全文]

人民出版社文革时期的工资表
这是一份人民出版社文革时期的工资表,这个工资表有年代特色,上栏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也提示了出版社多数人去了干校。所以大部分人的工资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汇干校开支,一部分留北京(家庭成员的开支—)。还有少部分人的工资被冻结了一部分,这部分人当时是认为有问题正在受审查的。如范用(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副社长)、[
阅读全文]

三十年代驻外使领馆人员薪俸标准及评级1930年民国政府发布了使领馆人员分级表和薪俸标准(图1)。外交官领事官官级分特任(大使)、简任、荐任、委任四等。简任分两级,即有简任一级、简任二级;荐任分5级;委任有3级。下图是原薪俸标准:新发布的薪俸表:薪俸由俸给(薪资)和勤俸(津贴)合计,由图1,大使薪俸最高,2400元,最低三级职员480元。由于有较高的勤[
阅读全文]

王洪文秘书写的材料影印件和其它两份资料
下面这份是王洪文的秘书肖木在王洪文被抓后写的揭发材料。肖木的资料在网上除了是王洪文的政治秘书、上海市委写作班子成员外再没更多的信息介绍。其实肖木也是老干部,根据我查到过的资料,肖木,1921年出生,1939年4月加入中共。1956年定为行政14级,1963年提到行政13级,是抗战时期就参加工作的老革命、老干部。
原[
阅读全文]

九十年代初道路改造工程开始前的上海淮海路
淮海路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上海两条马路之一(另一条就是南京路),这里提的淮海路指的是淮海中路从陕西路到西藏路这一段,下面的一组照片都是八十年代前的那段淮海路的风貌(从西往东),也是老上海人熟悉的淮海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地铁工程、道路改造、城市改造等一系列的改造工程后,淮海路已不是我们熟悉的[
阅读全文]

王晓棠六十年代的级别是高了还是低了在“六十年代八一厂演员工资”博文中列了王晓棠的工资级别是文艺10级(98元),有网友觉得王晓棠的工资级别不高。但从下面一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定级资料可看到,王晓棠与和她相同年资(年龄和参加工作时间)的演员相比,她的级别至少比他们高了一级,比有些人甚至要高二到三级。王晓棠,1934年1月出生,1952年年初参[
阅读全文]

蒋介石秘密炸汪坟这篇文章来自《文史资料选辑》,作者邱维达是在孟良崮战役后,继任重建的整编第74师师长,国军陆军少将。汪精卫与蒋介石在国民党統治时期,为了争夺领导权,有时表现合作,有时表現分裂。总的說来,他們是一丘之貉。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二十几年的中間,一直是在相互倾轧,争闹不休。現在我叙述的是蒋汪“双簧剧”的最后一幕--蒋炸汪坟。这一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