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博文
梦占为大 《汉书》所谓“众占非一,而梦为大”者,有别于筮法也。故筮卦当不居此例。《周礼》:“季冬聘王梦献梦窳王王拜而受之”一语,最宜深玩者二:一曰献梦之术,一日王拜之礼。此二者乃解以梦为尊之本。余以为献梦者巫术也,必以其程序仪礼致天下而行鬼神类,若焚巫虺求雨之法。王拜者礼也,非占梦之官也。向官而拜以求梦者,乃绝地天通之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焦氏之旨 汉人焦廷寿之《易林》者,讲象之书也。余尝对二三子言及毋误为占书也。明人王锜《谷山笔麈》:“其词古奥尔雅,而指趣深博,有六经之遗。非汉以下文字。然世从以为占卜之书。”有明浮泛之陋。今世亦不乏验证,空生谬语,害人自误若此之甚也。焦氏有知,当于黄泉下长叹。夫逸象者,可见先秦各家之易说。汉人以为本增生新象,已是一误。焦氏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淮南九师 汉人刘向《别录》:“淮南王聘善《易》者九人,从之釆获。故其书着曰:《淮南九师言》。”又见《汉书》:“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两厢对比,可证《汉书》取法乎《别录》。是书一书而三名,《九师说》、《淮南九师言》、《淮南九师道训》。有清效仿者九人,故号“易堂九子。”九师谈《易》之书,吕思勉先生《先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别本筮易 《太玄》、《潜虚》者,古以为别本筮易也。实则不然。夫别本筮易者,卦同而辞异耳。《晋书》载:“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易经》二编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足证《易繇阴阳卦》乃别本筮易也。《七国考》卷十四载:“燕昭王作五位之卦是曰《燕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不言者 读《易》者本有四类,曰:卜以决疑,曰:传道授业,曰:参透天机,曰:了却生死。此四者逐次渐进,不得满足于半点之得,而失其瑰宝也。故正宗之易学家,必不言占、不言性、不言天道,此三不言者。违此者决非圣人之徒,亦非懂《易》之人。盖穷理尽性,自在其中,可得观也。焉用言?呜呼!处八公山之下者,亡太史者众,故损益频频,得无颜于四圣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龙虎斗:郭沫若和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究竟是何时开始认识的郭沫若先生,目前尚不得而知。因为他们二人研究的专业和兴趣比较远。郭沫若先生对王国维先生称赞有加,但是对陈寅恪先生总有点不服气。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陈寅恪先生思想中的遗老遗少气质,这和信仰马列主义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显然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有着明显地矛盾冲突。 1958年6月11日,郭沫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什么是陈寅恪所谓的不古不今之学 陈寅恪先生在1933年时曾说:“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诚为他自己思想的最为真实的自述。 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画像照片,见图: 所谓“咸丰、同治之世”中的“咸丰、同治”。 “不古不今之学”,依傅璇琮先生解释,是指陈寅恪先生的中古史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 陈哲三先生在《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又引述了蓝文征“作古”出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博士向陈寅恪先生请教所谓中亚史问题的故事: “民国二十二年我在日本,有天在东洋文库吃饭,饭后大家闲谈,白鸟库吉称我‘蓝君’,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在东北大学已当了好多年教授,不称我‘蓝教授’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艮为山说 艮为山,此《大传》之至论。余以为系男根崇拜之象征。艮者,根也;男根也。山者,自弗雷泽《金枝》至李泽厚《美的历程》诸书皆疑山为男根崇拜之兆,而苦于无证文化人类学之研究。得知山为男性之象,亦见男根之兆。而且者,根也。艮、根通。然艮何故为山?其妙乃在于艮之根为男根,山之兆为男根,故艮为山。艮一阳而二阴,画一阳以象男根,昼二阴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入山择日 修道之说,秦汉已有盛传。故三士皆有道气也。《灵宝经》:“入山当以保日及义日。若专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保、义与制、伐,本无涉于《易》,然亦易学之旁支也。保义专制伐,无非干支生克之关系。取其相生为保、义、专,相克为制、伐。则五行其本也。修道之士,从古观《易参同》之外,尤重于此。取其天人合工、丹道乃成,故于干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6]
[67]
[68]
[69]
[7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