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在布拉格好好吃了一顿,庆祝我们母子探险的行程过半,然后就奔往下一个未知。这次家里另一半成员不能来,欧洲行成了我和儿子的亲子之旅。 每一次到异地的旅行都是冒险,未知让人紧张也激动。要论最紧张的一段,无疑是前往布达佩斯的一段了。 从布拉格到布达佩斯bus和火车票不到20欧,白天班次也很多,花五个小时。只不过五个小时就意味着半天没有了,这次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布拉格的美名不虚传,一见倾心,如同来到童话世界,一步一景。然而再见就是心烦意乱。布拉格的美久闻其名,不出意料;出人意料的是人多。真没想到布拉格是这样的热门,比柏林人多多了。还出乎意料的是,现在对于人多的承受力下降,最后只想逃离。 从柏林直飞布拉格,买到easyjet的便宜机票,只要十几欧。不过这张便宜机票也决定了整个行程:柏林只能压缩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提到柏林就有些沉重,因而从来不在我的list上面。然而年初读的书“LostConnection”,里面有一个小故事讲述一群住在柏林墙下面的各种种族的小团体,在抗议廉租房涨价的过程中,如何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治愈抑郁。从此柏林在我眼里丰富起来。这次筹划旅行,想到去柏林,还有些雀跃。 在柏林住在HackescherMarkt,从BerlinTegel机场到HackescherMarkt,坐AirportExpressBus,叫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七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忙碌中忽然出来的一个空档。美国飞法兰克福,以法兰克福作为中转站。 行程: 城市间的交通选择就用goeuro.com,输入起点和终点的话,就有飞机,火车,汽车各种行程多种选择。 旅馆:因为订了好几个tour,订旅馆的时候都在tour开始的地方。也就保证了旅馆都在市中心。 从机场到旅馆,很多城市都有机场快线,shuttleexpress,需要提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这是石黑一雄的第三本书,1989年出版,1993年好莱坞拍成电影,斩获多项大奖。也应该算他的巅峰之作吧。 和neverletmego相比,两本书的唯一相似之处都是第一人称,都是“我“在英国乡间开车徜徉的时候回忆往事。“长日将尽”这本书内容要丰富得多,书里两条线,时代背景是一条线,回忆主要发生在一战和二战之间,有对纳粹的态度,有关于民主的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石黑一雄,6岁时(1960年)随父母移居英国,198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NeverLetMeGo是2005年的作品。 诺贝尔奖有没有偏爱这些有多种文化背景的作家?比如中国人郁闷的是,有无数传言诺贝尔文学奖要颁给真正的中国本土作家,例如沈从文,然而机缘不巧,第一个得奖的却是移居美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有多种文化背景总能带来新鲜的视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KillingEngland这本书讲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和平常的历史书略有不同,涉及到国父们的私生活。看完这本书可和家里的ABC们炫耀一下学识:毕竟学校的历史课没有讲过华盛顿娶了个富有的寡妇,通过婚姻致富;也没有讲独立战争和内战时候的两位李将军原来有血缘关系,早年的那个李将军口碑却不怎么好;不会提到富兰克林有私生子,又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决裂,富兰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这本书的中译本标题是“最好的告别”,很文雅。然而我就喜欢英文字面的意思:“终有一死”。那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虽然听起来残酷粗暴不加掩饰,然而那就是最真实的生活。这本书五星推荐。 作者Atul是第二代印度移民,父母都是来自印度的医生,他本人也从医,写作是业余爱好,已经出版了几本书。最近连续看了两个印度医生写的畅销书,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这本书今年一月才出来,图书馆都没有,我买了Kindle版和audio版,然后利用所有业余时间看完了。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答案。
这本书观点不是都同意,却也没有让我失望。作者有逻辑,有数据,可以自圆其说。
抑郁症的成因其实还不是很分明,比较流行的就是大脑病变。最近微信上流传浙江大学教授胡海岚在治疗抑郁症上的突破,然而她也承认对抑郁症的研究还有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修宪了。把去年底读的这本书的笔记提上来再说一下,都说中了。强力推荐,以史为鉴。 在附近几家图书馆借这本书的时候,惊异地发现所有纸书,电子书,语音书,都借出去了,waitinglist上也有几个人。我看这本书是因为忧心美国的现状。从去年大选开始乱象纷呈,“美国是衰落的帝国”的说法不绝于耳。希望这本书能从过去的历史预言未来,带我们一窥水晶球里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