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博文
●六、出河才见两腿泥;毛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了个假检讨● 毛说:“我们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第一笔账,首先是中央负责,中央又是我首先负责。”“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党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我所以说他做的是假检讨,是因为:  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毛粉为何当下盛兴 吴按:这是我在前年12月写的博文,今天对毛泽东的崇拜比前几年更甚。毛固有其“伟大”之处,然毛粉崇拜动机则各有不同,网友们总结为:1)不知道毛泽东过去的所作所为,为宣传所惑,谓“无知”,他们多为当下的年轻人。2)知道毛泽东的劣迹后,不愿相信,因为这个等于否定了他过去的青春岁月,为“无脑”,这类人多为60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来了一个台湾人,是我朋友介绍来找我的,说是他从小崇拜上海,上海在他想象里 充满了传奇。说是那个台湾人生在台湾,可是拿了一张回乡证,到他家几辈子都没有人 来过的上海旅行。 所以,我领着这个人在上海玩。 绿树森森的复兴中路口上,我等到了那个人,他的脸上有一副从前博仪时代的墨镜, 他的眼睛在那后面东张西望的,看到我就说: “哇!上海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据何方先生统计,宋庆龄在“文革”期间先后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了七封信,表达了她对“文革”的不理解、反感、失望。1967年8月、1969年11月、1976年6月,宋庆龄曾三次产生厌世思想,在信中以及对来探望她的领导人的谈话中流露出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感到怅惘和说不出的苦闷。 晚年怅惘 据何方先生撰文披露,1994年11月,中共中央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五、民主补课;昏君不下罪己诏,反找众多替死鬼。●张素华在《变局:七千人大会》一书中写道:“信阳事件”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当年的中南局第二书记王任重在讲话中说:“我到光山去看过,房屋倒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人人戴孝,户户哭声,确实是这样,这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攻击我们,这是真的。”1998年邓力群回忆说:“我的一位老朋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0-29胡说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吴芝圃是在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过的学生,而这一期是唯一由毛泽东主持的一期,这就使得他们沾染上师生之谊。大跃进可算作是一次教学实习,实习课题是在中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学生的答卷是:“一个省可以单独进入共产主义,河南要在四年之内实现共产主义”。 毛泽东在1958年3月8日至26日的成都会议上,全面肯定了河南上报的一些比1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直至1960年的上半年,毛泽东似乎还“蒙在鼓里” 三年大灾荒是指59、60、61年,最厉害的时期应是60、61两年,但直至60年上半年,毛泽东似乎还“蒙在鼓里”。 笔者之所以敢下这样一个结论是根据有关李先念的资料。
 1960年的年初,主管财贸的副总理李先念多次向毛泽东反映粮食危机。 1960年1月13日,李先念向毛与中央报告:据部分省区反映,在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史料记载,公元1969年10月12日,一个叫刘卫黄的老人在河南开封去世,没有亲人陪伴,骨瘦如柴,头上蓬乱的白发有一尺多长,嘴和鼻子已经变形了,下颔有一片瘀血。这位老人的真实姓名叫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谁之罪?谁应该对这位老人和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之死负责呢?   有人说,毛泽东负有最大的责任,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毛泽东当然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外滩的轮车
晚上到外滩去,能看到沿着江面的从前黯淡的大楼群,如今被新装上的照明灯照得雪亮。一百多年以前的欧洲大楼,巴罗克式的,青春艺术式的,芝加哥式的,罗马式的,几经沧桑而不毁,在上海发红的夜空下默默伫立,带着一种好像是哀伤的气息,即使是被照明灯照得像一根根透明的棒冰一样的夜晚,也不能挥去这样的气息。它们总是要让人想象。 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