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车去那种地方,后来我还遇上一次,关于第二次去那种地方的经历,我以后再写,同第一次相比较,更有内容,此处,暂且不表。
上文说了,这次出差去了哪里,我们不说,单位里是没有人知道我们去了哪里,我也没有和人说起过,只是现在回想起过去的经历,才敲键盘写出来。以后,文革结束,高考恢复后,我也进了大学,从此与基层告别,开始了新的人生,再后来出[
阅读全文]
一次神秘的出差和十年后发生的事
七五年早春的一天,我和平时一样出车回来,刚进调度室交单,就被保卫科的领导叫住,这真的吓了我一跳。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对保卫科敬而远之,但是,今天保卫科的领导叫住我,还很严肃的对我说,走,我们到保卫科去,我有事找你。我看看周围,别人都在忙,好像没有人在看我们。
我跟着他走进保卫科,也就是他的办公室,他把[
阅读全文]
刘斐
没有确切资料证明刘斐是红色特工,其泄密行为多出自猜测
刘斐的名头与郭汝瑰不相上下,被很多昔日同僚视为是中共安插在国防部内的重要“共谍”,利用指定作战计划的便利,将情报传递给解放军。然而这种论断多出自于猜测,没有人能提供实证。
1、毛泽东没有说过刘斐是“人民解放军建树最大的人”
曾任西北第八战区剿共前敌[
阅读全文]
我们怎么读历史?(1)
我们怎么读历史?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问自己,也会问别人。每个人在读历史的时候,总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接受,去分析,去舍弃。而自己的思路是来自于所处的家庭背景,家庭遭遇,个人经历,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水准及所处社会的影响。套用一句话,一百个人读历史,就有一百种读法。既然读法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但这不是历史!
所以,[
阅读全文]
《马丁·盖尔归来》作者娜塔莉·戴维斯与电影剧本作家让·克劳德·卡里埃、导演达尼埃尔·维涅合作的同名法文电影LeRetourdeMartinGuerre海报
对该事件的最初讲述——勒叙厄尔的《奇妙的故事》和让·德·科拉斯的《难忘的判决》——与它们有些不同,如戴维斯所提示的,尽管都是由职业法学家所著,但他[
阅读全文]
在16世纪40年代的朗格多克,一个富裕的农民抛妻别子,舍下家业,一去多年,杳无音信;后来,他回家了——或者说,人人都以为他回来了。然而,当1560年的某个夏日,一个装了木腿的人闯进法庭,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自此流传为一段关于骗子的传奇故事。
《马丁·盖尔归来》是二十世纪一部独特的人文主义经典。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新[
阅读全文]
吴基民|文
1933年3月,由于负责党中央政治保卫工作的领导人顾顺章和总书记向忠发的先后叛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中央机关正处在非常艰难的时刻。
两个月前的一个夜晚,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二十六岁的博古已离开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实际上,在此之前,整个党中央的机关[
阅读全文]
文|钱茂伟
摘自《人民论坛》2016年2月(微信ID:rmltwz),本文已获授权
1
因科举而生的同年会
明代官场的同学会,主要是同年会。所谓同年,是指被政府同年荐举之人才。“同年者,四海九洲之人而偶同科第耳。”同年向有弟兄之义,是传统社会中最为亲密、也最为重视的社会关系资源。加强同年关系的主要手段是开同年会[
阅读全文]
12月11日,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上海大学中国史高原学科承办的“情报战与近代中国学术会议”在上大举行。特别的是,杨帆之女杨小朝,涂作潮之子涂胜华,张冠夫之子张守荣(戴笠外甥)这三位情报人员的后人也做客上大。
“杨帆是解放初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1955年‘潘杨事件’当事人之一。涂作潮是中共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人物,中共上海电台的建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