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法师:禅修开示(十)六、墓园九相(Navasivathika)(一)取相我简单介绍,因为我想你们没有机会修习此法门。在斯里兰卡,一些大的禅院有特别的房间给出家人修这个法门,不过修习的人已经不多了。若你们要修此法门,需要靠老师指导,依照方法修习。《清淨道论》说有六种适宜取相80,先看尸体的颜色,然后分别它的相、形、方、处、界限等。重要的是取相要有方[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九)五、四界分别观(Dhatumanasikara)巴利经典教导二种四界分别观的方法:简略法与详尽法。佛陀在《界分别经》、《大象迹喻经》教导详尽法;在《大念处经》中教导简略法。(一)辨识特相诸比丘!!比丘于任何姿势中,以各种界思惟观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如何修习呢?以四大的特相来观察辨识全身的四界,进而辨识单一[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八)四、不淨观(patikuiamanasikara)“patikuiamanasikara”意思是逆作意、不适意作意、厌恶作意。(一)不淨观——修行甘露门佛陀时代有两个基本而重要的修行方法,一是安般念,一是不淨观,合称为二甘露门,即两种进入不死境界的灵药。直至今日,南传佛教地区仍普遍沿用此二教法。安般念已如前述,主要对治散乱心、昏沉心;现在说明不[
阅读全文]
http://www.fjdh.cn/wumin/2013/03/173756216782.html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七)
三、正知(Sampajana明觉)
(一)四种正知
修行者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保持正知,无片刻与正知分离。
有四种正知:利益正知、适宜正知、境界正知、不痴正知。
1.利益正知(satthakasampajana)
「利益」是指依循善法而获得提昇。如生起「向前进」的念头时,不是立刻向前走,而是思惟向前进,是[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六)二、威仪(Iriyapatha姿势)身念处的第二个练习:在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培育正念。(一)何谓四威仪的修行?佛陀如何说明观身体威仪姿势的修行?复次,诸比丘!比丘行走时,了知:我行走;站立时,了知:我站立;坐着时,了知:我坐着;躺卧时,了知:我躺卧。无论何种姿势,皆如实了知。在行、坐、站、卧四种威仪中,修行者都能了[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五)身念处Kayanupassana一、安般念(Anapanasati)(一)安般念与身念处的关係佛陀说明安般念是在身聚裡面。身聚意指身体是由很多不同的部分所组合,一般说有三十二部分2,如头髮、体毛、指甲、牙齿、皮肤等,若继续分别即是地、水、火、风四大与四大3,如眼淨色、耳淨色4等。不论地、水、火、风四大或是所造色,都是生灭无常(无常),不断受无[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四)十、四念处的所缘四念处的所缘有身、受、心、法四个,以下依次简介。(一)身念处──观身不淨身(kaya)是「聚」、「群体」、「组合」,如头髮、牙齿、指甲等的组合。Aya在梵文裡意指「来」,或出生的地方,所有可厌恶的、不淨的东西都从身体出生,所以称为「身」。第一念处是「安住于身,循身观察」。「循身观察」如此翻译很恰当,玄奘[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三)五、四念处的核心——念「念」(sati)一字在佛教圣典中常常出现,是佛法中几个教义组合的一员。不论修习何种法门,都需要「念」,「念」贯穿整个修行历程。什麽是「念」?依南传阿毘达摩29的看法,「念」是普遍存在的美心所30,它的特相是念念分明,把心稳定在所缘(Arammana)31上,就像石块沉入水中;作用是不忘失所缘;现起是守护[
阅读全文]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二)四、修习四念处的七种利益修习四念处的利益是:「使众生清淨、超越愁悲、灭除苦忧、成就正道、体证涅槃。」(一)使众生清淨「使众生清淨」是使受到贪、瞋、痴等烦恼所污染的众生,得以淨化。众生如何清淨?修习四念处,心时时保持正念便能清淨。在什麽情况下心能持续地清淨?只有在涅槃的境界,心才能不断地清淨,否则心仍会受到污[
阅读全文]
目录:http://www.fjdh.cn/wumin/2013/03/173756216782.html
http://www.fjdh.cn/wumin/2013/05/172810235736.html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一)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此次禅修我特别选择讲解《大念处经》1,巴利经藏中说明「四念处」的有二经,分别在《中部》与《长部》,因为《长部》中的内容较详细,所以称为《大念处经》。《大念处经》归纳了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