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不需要写“英国”这个词,当今世人心目中,“女王陛下”只有一位,就是ElisabethII.
昨日晚饭时分,得到消息:女王去世了。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25岁登基,享年96岁,二战中穿过军服,上过战场,做过护工,经历过热战,也亲历了冷战,石油危机,数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还赶上了新冠危机,去年还感染了阳性。
伊丽莎白二世。我不认识[
阅读全文]

七月下旬的某日,我路过香榭丽舍大街上的LV店面,门口买包人的队伍永远在那里;再继续往凯旋门方向走,于是看到了让国内某些媒体激情澎湃的一幕:迪奥dior店门口有几十个中国留学生在举着牌子抗议。抗议什么呢?原来这个法国奢侈大牌抄袭了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
5月初,我偶尔在网上瞟到了DIOR迪奥在汉城举办的2022秋季新装发布会,领头的模特穿了一条黑色过膝的[
阅读全文]
这几天,中文新闻怎么如此血腥?6月9日,北京西城区联通公司一位27岁的女职员在办公室用水果刀刺死了31岁的女上司。6月10日,上海JIN山区大街上一位老年男子拿菜刀追着一名女子,连砍女子头部40多刀,刀刃都砍卷了。女子当场死亡。据说是凶手的妻子。然后就是传遍了全球的唐山烧烤店暴力事件。我们无法谴责视频里那些围观的人没有挺身而出。2007年的“彭宇案”[
阅读全文]

英式笑话:5月28日法兰西体育场那场英国对西班牙的球赛,谁是输家?答案:法国
2022年的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决赛,早就定在圣彼得堡举行,结果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成为千夫所指,球赛就改在法国。
法国这边仓促准备了三个月,5月28日,球赛在巴黎北部的法兰西体育场举行,英国利物浦对西班牙皇家马德里。最后谁赢了,似乎没人关心,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在谴责[
阅读全文]

每年的6月4日,就复习这句话:自己的历史,需要别人来记住。
2022年的6月4日,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前面的广场上,聚集了一些人,点燃蜡烛,纪念33年前的北京之春。图。连续32年,香港人每年此日用烛光纪念这个大陆人不知道的日子,如今香港再也点不着一根蜡烛。巴黎的这些蜡烛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哪怕只有一根是燃着的,就还有希望。
2022年的6月4日,伦敦驻[
阅读全文]

2022年的5月,能在巴黎见到从上海来的朋友,那可叫稀罕!和从火星上的来客差不多。我带着这种心情见到了定居上海17年的法国朋友C。他有个很禅意的中文名字,叫石松。因为他的年轮比我的多了几个圈圈,我叫他老石。
我20年前在巴黎认识了老石,他本来在银行工作,后来改行做了职业摄影师。后来老石去了中国,上海香港两地跑,做时尚摄影,再后来他和一位土生[
阅读全文]

4月18日,复活节的周一,公共假日,天气好得不得了,我收到了朋友G发来的几张在巴黎南郊sceau公园赏樱花的照片。他今年赏樱和往年不寻常,带上了住在家里的三户乌克兰难民。G是我的一位前同事,妻子是老师。夫妻俩60出头,刚刚退休,住在巴黎南郊。他们的三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从家里飞出去自立了。他俩属于那种“年轻的退休者”,精力充沛,热衷于参与社区[
阅读全文]
4月10日是法国总统大选的第一轮投票日。我再忙也得去投票。这个投票权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只有要选举,我一定把手里的票给投出去。不投白不投,白投也得投。我在去投票的路上,看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讲述在上海的4622名法国人,因为当地严厉的抗yi政策,被困家中,无法去法领馆投票站,为本届总统选举投票。这些日子,法国媒体天天追踪报道乌克兰战争,鲜有关[
阅读全文]
前天周五,遇见一群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听他们兴高采烈地说:“下周一开始,不用戴口罩去上学了!”
法国从2020年3月17日的全国隔离,到2022年3月14日解除室内口罩令,整整2年的时间,隔离解封检测打疫苗,去电影院博物馆剧院超市,打了疫苗的也得戴口罩,折腾来折腾去,很多人感觉就是受够了!所以3月14日意义重大,“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
根据[
阅读全文]

2月24日,俄罗斯“善意”入侵乌克兰,在西方的政府民间媒体眼里,普京已经成了可以和希特勒媲美的战争狂魔。
要我说,希特勒和普京比,还是差了点。普京一声令下,入侵一个小小的邻国,让一盘散沙的欧盟27国瞬间团结得如一人,让已经“脑死”的北约眨眼就焕发了青春,让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前嫌尽释火速联手祭出一道道制裁令,就连法国要参加下个月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