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行医的郎中,被乡亲称为先生,逢年过节总有他看过的病人送来礼物。不是大户人家却也不至生活困顿。父亲是爷爷奶奶的小儿子,长得好看又聪明伶俐,深受父母家人的宠爱,只是这样膝下承欢的日子,在那个阴冷又充满恐惧的夜晚截然而止…那时父亲十一二岁,日本人来了。父亲和几个同龄的男孩把日本人的狗引到村外的小河边,用石头打死了。日本人自然很生气,[
阅读全文]

大学的第一年是在成都度过的。从黄土高坡到天府之国,最初的印象是她的绿:不似北方植物直接饱满的绿,而是那种葱郁的深绿,再蒙上一层水雾;不知道是不是与第一次离家的乡愁有关,记忆里好像成都少有明媚的艳阳天,夜晚常常是无声的小雨,天亮了雨也停了,天穹仍然是高的,只是灰蒙蒙地阴着,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这样的景致,浓墨工笔钩画是不相[
阅读全文]

看昨晚的奥运女排决赛,勾起了关于女排的遥远记忆,耳边还是宋世雄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各位听众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是在日本大陂府立体育馆……当时是81年刚上初中,从那时起成了老女排的超级粉,有一个专门收藏女排队员介绍的笔记本,上面贴了可以收集到的剪报,还配上自己绘制的插图。买了本介绍排球比赛规则的仔细研读。第二年[
阅读全文]

这题目写下来,自己先吓了一跳:分明是顶了名人帽子的标题党吗?做为理科生原本对历史并无特殊偏好,只是看了个把电视节目有些观后感罢了,该叫我的历史观感;且慢,还是不对…看的不过是《晓说》《晓松奇谈》《罗辑思维》…比起百家访谈也算不得讲历史嘛…
罢了,我只管生长不负责长得好看,货不对板又不鲜见,挂羊头卖狗肉又如何?至少卖得也是[
阅读全文]
话说得了去美国开会的信,便在Googlemap上找到Nashville的所在,心说堂堂外科医生协会开年会怎么选个村子哩?不去NY或LA那样的大都会也找个海边风景渡假区嘛。可惜咱不作主,寻个理由自我宽慰下——有话道:地处腹地的中小城市更能反映美国的风貌么,再者说,人家好歹是州府……
一.
田纳西,于[
阅读全文]
这是多年前的吐槽,搬过来~
这些年,哭过苦过痛过。朋友问:后悔吗?她是文艺女青年。俺过去是伪文青,现如今是仰天长叹低头捡钱的俗人一枚。但,和文青对话是一定要拽词滴,回答:不后悔!如果两种人生:一种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一种风风雨雨坎坷泥泞但心灵可以成长丰满坚强,我选择后者。阅读全文]
Hi,Sam,Thisisthefirstnightforyoutoleavehomeandtoliveindependentaly(partialy).Likeeveryotherimportantmomentinyoulifesofar,forinstance,yourfirstdaytokindergarteninTaiyuan,firstdaytoMckee…(everysightstillinmymind,justlikeyesterday)youmayfeelsomewhatancious.Anyway,itfinallycomes,likeanyotherthingselsethatdeemlyhappenineveryone’slife.Rememberyouaskedme,whetherIcouldbehappyifIcouldhaveanoth...[
阅读全文]
(ZT)
文:白岩松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
阅读全文]
我想,現在生活在海外的国人都曾经历过思想结构重建的过程,或深或浅;过去对国外生活的臆想或偏見,大到民主政治小到生活细节,在生活多年后都得到修正,或多或少……
东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各有差异,其实无谓对错,就好比伦理道德因时因地而异。
想说的是:这种思想的转变不会一夜发生,好比倒时差总要假以时日,重点是:[
阅读全文]
表妹在微信上发了一篇有关佛经的文章,她研习佛法多年,体会精深。我自认是没有慧根的凡尘俗子,她的修行与讲经论道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不过她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却触动了我,那便是"诸行无常"……
网络上流行的话讲“生死事大”,在我看来,生死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曾做过六七年临床护士,見过太多次生死,从最初的恐惧和躲避到后来习惯和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