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04-12-27 10:30:15)

顾名思义,家庭妇女是指不外出工作,专门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子女,照顾丈夫的已婚妇女,新名词叫专职主妇。不过,无论称呼如何,其内涵大同小异。
我对家庭妇女,或称职业主妇没有偏见,当不当专职主妇,那纯粹是个人私事:过去,是人们不得已的选择—找不到工作,如今,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丈夫养得起,妻子甘心在家。不过,过去的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12-22 17:58:11)
这末多时候,第一次写博克,以前都是贴文章。
又快到圣诞节了,再有2天,就要到亲戚家过节了。这几天,在丈夫的帮助下,烤了许多小点心,有家传的德国饼干,许多人吃了都觉得好。据说,这种饼干还挺有名,在许多咖啡店有卖的。由德国血统的人,一问,都知道这种饼干。不过,其他的人不一定吃的惯。
看着那些瓶瓶罐罐中的饼干和零食,还真有点节日的气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4-12-20 12:29:51)
对于何为成功人生,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都离不开,拥有巨资,事业有成。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访谈节目,使我对此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因为正在吃饭,没太注意看,有一搭没一搭地扫一眼,也没有看完。不过,偶尔听到的几段对话,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访谈节目,是采访著名股神巴菲特。他拥有巨资,在国际上也有很到高的声誉,最近还成为世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曾经到过和目前正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有过这样的苦恼,怎样才能融入当地社会中,不被当作外人看待。尽管费了很大劲,有的人从外表上看已达到形似的地步:吃西餐,周末烧烤,早沐浴晚洗澡,用当地的语言开玩笑,说俚语,来往都是老外等等,但自己和旁人都觉得像隔层膜,还达不到神似的地步。在一些坛子上,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的地方是一个小城镇,没有多少人口。
这里刚过完圣诞节和新年,各家房屋上的装饰灯多数已经拆掉了,只有少数几家还留着。洋节的街景气氛不浓,远没有国内那末多花花绿绿,鼓舞人心的装饰耀眼,加上又是一个小镇,更是有几分的萧条。
望望窗外寂寞的院子和邻居,春天还远,树枝还是光秃秃的,枯黄的草坪上,除了几只松鼠和野兔跳动的踪影,再没有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常言说,老人是家中宝,是指老人会给子女帮很多的忙。而我则说,有父母的节日是幸福的,要万万珍惜。老妈曾多次告诉过我,父母是拧结家庭的纽带,父母健在,家人才能聚起来,父母不在,家就会散了,对此我一直不信。但是,从今年的圣诞节,我却体会出父母在家庭团聚中的重要性,有父母的节日是多麽的幸福。
今年的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婆婆在10月1日过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4-12-13 12:24:20)

我的大半生一直是一个人过,长期的单身生活使我养成了一些独立独行,家庭不宜的生活习惯:例如,不乐于迁就他人的习惯,生活中唯我独尊;不习惯照顾他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不愿意和别人公享东西,性格孤僻;不愿意请示报告行踪,喜欢独来独往;此外,我有轻度失眠症,对睡觉的环境非常挑剔,不能容忍卧室里会有另外一个人,再遇上一个打呼噜的,那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4-12-13 12:23:18)
转眼,清明将至。清明,是我国纪念故人的日子。纪念的方式因时代而异,常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用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缅怀。顾名思义,扫墓应该是到墓地去举行仪式,祭酒,献花,烧纸,打扫坟茔,纪慰故人。不过,公共的祭奠,倒不是真正地打扫坟茔,常常只是举行象征性的纪念仪式,以寄托对前人的哀思。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清明,学校都会组织去天安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3年10月1日晚上10多,我婆婆平静地在睡梦中走了,再过一个月就是她的生日,她终究没能过了80岁,在79岁时辞世了。婆婆摆脱了多年的病痛和孤独,现在终于和相亲相爱的公公在一起了。
我和婆婆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尽管住的不远,相距2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由于婆婆的身体不是很好,每次我们去,她都要忙忙碌碌地得不到很好地休息,因此,我们多是打电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4-12-13 12:22:34)

除了在工作单位那种公事公办的追悼会,我一生中从未参加过任何亲人的葬礼,有些人是离的太远没有参加,如我的奶奶,叔叔,姑姑,有的是早在我出生前就去世,如我的姥姥,姥爷;我的父母现在仍然健在。到目前为止,一生中参加过的唯一一个葬礼是我婆婆的。
我婆婆是2003年10月1日去世的,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她80大寿,但她没能等到,在79岁时辞世。她比公公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