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往事

Even on a grey winter day with skies so dark that you
fear the sun will never rise again, you forgive Paris.
个人资料
小兔三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5-01-28 10:57:54)


过去人常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意思是任何一个职业都得有人做,但是,牧师这个职业可不是人人都干得来的。我熟悉的人中有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来美国当牙医,有在国内学英文的在湾区变成电脑程序员,但极少有成为牧师的。张伯笠是一位,六四后他受的苦真大;还有一位现在湾区山景城牧会,不好给出具体人名、以免有广告之嫌。
我见过许多牧师,电视上一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说来惭愧,从小在北京长大,没去过北戴河,一直到留学法国才第一次看到大海,那是借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到了法国南部小城土伦,地中海的港湾都市,蓝色海岸的最西端。突然离开了巴黎的喧闹,仿佛躲进一个世外桃园,让我深深爱上这里的宁静,看不够清澈碧蓝的海水,吃不尽以前舍不得买的美食。 法国也像我们国内公款吃喝,所谓开学术会议其实大部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前文提到法国幽默大师JamelDebbouze,其实他的名气不如他妻子MélissaTheuriau。梅莉萨1978年出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法国小城,没有什么特别的成长经历。从媒体传播学院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巴黎,被法国新闻台LCI录取,担任旅游节目的主持人。没过多久LCI让年仅24岁的梅莉萨挑起早间新闻的大梁,反正在法国压根儿就没几个人会在早晨6点看电视新闻。但结果是,梅莉萨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5-01-20 14:05:33)

巴黎左岸的法语发音是“媳妇告失”,因为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很可能走丢。奥赛博物馆,荣军院,罗丹美术馆,以及下面详细介绍的几处景点都在巴黎左岸。
StSulpice教堂,规模比巴黎圣母院略小,游人也少,若不是《达芬奇密码》提到该教堂,很少人知道。其实很值得一去。两百年前大作家雨果与阿黛尔的婚礼在这里举行。
教堂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管风琴,琴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4-12-28 15:06:36)
据说邓小平留法回国后一直馋法式面包,确实好吃。离开巴黎后,不论是北京的美心,还是湾区的ParisBaguette,我都觉得比不了当年吃的法国面包,在巴黎随便一个面包店买一个Baguette都是珍品。我的留法后遗症是馋酒,无论是法国酒还是加州的酒,一星期两瓶不算多,因为老婆也喝。
我经常和别人解释,不是我视酒如命,而是酒比水有时还便宜。今天刚买了一瓶Andre香槟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14-12-27 02:18:20)


95年刚到美国时,找工作还是蛮难的。克林顿的精力没用对地方,美国经济的好转并不是他的功劳,只是他的运气好而已。博士后是许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留学生的出路,对我来说,也是适应新环境、提高语言能力的过渡时期。带着对未来迷茫不可知的消极态度,又一次告别妻子,飞越半个美国,来到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明州双城做博士后。 美国大学一般不承认法国的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中文里的贵人很难翻译,类似西方文化中的天使,不一定是高官,也不一定是富翁,也许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也许当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或她就是贵人,也许她自己更需要贵人帮助时仍去扮演另一个人的天使,比如EdithPiaf对YvesMontand。我不主张宿命论,一个人一生中能不能遇到贵人,有多少贵人,都不可预知,几十年后回首往事才发现,原来我曾经视而不见、失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在父母家我是老小,除了帮家里排队买冬储大白菜,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年轻时漂泊四方,自己照顾自己,慢慢喜欢上了做饭。但又不愿意花太多时间,于是动脑筋、找窍门,研究出我自己的一套快速又营养的厨房技巧。下图为昨天用15分钟做出的午餐,不需洗菜、切菜,也不用煎烤。步骤如下:烧小半锅水,水开放入Ravioli,煮三分钟,加入broccoli,随即把水倒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2-06 14:42:40)


去年女儿申请大学时的压力感终于成为过去式了,最难的是写essays,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写的作文,要用几百个字把自己包装推销出去。女儿问我她有什么talent可以写上,想来想去,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写出精彩的。编故事是不行的,招生官们的眼睛很尖,读几行就心里有数了,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看着女儿挤牙膏式的写法,我给的建议是,没有感动就不要写,要写就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4-12-02 20:19:34)


92年毕业离开巴黎后,从中国到美国,从东岸到西岸,搬了无数次家,许多老照片再也找不到了,真是遗憾。只好凭记忆把以前住过的巴黎的几个地方写下来,钩起一些沉重的回忆。
一、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
所有留法学生或多或少都要和它打交道,位于巴黎13区,距离意大利广场不远。我刚到巴黎,别说找房子,东南西北都搞不清,在教育处赖了近两个月,很怀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