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小林君调回事务所后,中岛君顶替了他在市谷的位置和工作。中岛君那时候大概三十二三岁,他有点虚胖,很会出汗。他原来没有干过清扫活,洗地机器之类的使用方法都是来到之后,小林君教他的。他挺感激小林君,总在我面前说小林君如何亲切如何好之类的。他干活显然不似小林君利落,但极其仔细认真,可能心里有点紧张,常常干得满头大汗,回到休息室里,脱去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小林君也是清扫员的小头目,负责市谷那家会社的清扫事宜。但他与今泉君不一样,小林君是公司的储备干部,日后要“上调中央”,回到阳光大厦事务所里去做管理阶层的,只是由于第一装备清扫公司当时缺乏现场人员,暂时将他当做“基层干部”使用。我那段时间每日傍晚去小林君那里干活,干活前坐在地下室他那间收拾得很干净整洁的休息室的榻榻米上,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说说刚去日本时认识的几个日本人吧。这几位都是打工时认识的,大概可以算是日本的劳动人民。到东京后,我的一个朋友带我去一个清扫公司找工作。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公司叫做第一装备株式会社。事务所当时位于东池袋“步道者天国”(步行街意)边上的一个小巷里,数年后搬去了日本最高的建筑阳光大厦办公,鸟枪换炮看上去比原先宽敞明亮而且气派了许多。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在国内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爱情狗血剧,虽说情节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但似乎总能赚得小女生和大妈们的大把眼泪。也许男人女人感受世界的方式不一样,我偶尔瞟一眼,看到电视里靓男倩女在那里哭天抹泪地互诉衷肠,缠缠绵绵说一堆肉麻话的时候总是感觉鸡皮疙瘩落一地。与装腔作势的电视剧相比,真实生活中未加雕琢的人间喜剧更加精彩生动。不过类似由爱生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汤君太太赴日留学的签证终于下来了,汤君欢欣鼓舞,像中国人民终于盼到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了似地。在等待他太太整装待发前来日本与他团圆的那些日子里,汤君有点魂不守舍,当他看到马路上成双结对的男女情侣走过时,便嬉皮笑脸地问我们:你们说他(她)们两个今晚是不是要干革命。Z君嘲笑他岩浆涌动已经到达井喷临界点,需要他老婆赶紧来日本履行消防员及时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高级班的学生人数少些,上课也认真些,但其实学生的日语程度也高级不到哪里去,无非是来日本的时间稍早,在明治学校待的时日比较长久些了而已。班里有两三个台湾女生倒是能说日语,但那显然并非明治日语学校的教学成果,台湾人里有不少是原本就会说日语的。 教那个高级班的老师是齐藤先生,一个刚从某株式会社退休的会社社员(公司职员)。齐藤先生头发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去东京留学时,还是昭和年代。年历一翻就到了昭和64年,也即是1989年。昭和64年只有一个月(其实还不满一个月),因为昭和天皇一开年就驾崩了。皇太子继位,日本进入了平成年代。如此,我到日本后一年多的时间便跨越了从昭和到平成的两个时代。 初到东京时,在明治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那个学校位于东池袋靠近大塚的某个小巷里。离东京标志性的最高建筑阳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张国焘晚年寄居香港时候写了一部皇皇巨著《我的回忆》,回忆他早年在中国的革命经历。鉴于他的特殊身份和所写的多是亲身经历,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共产党的不少领导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我的回忆》不屑一顾或不以为然(比如周恩来就说过张国涛只知道1938年前的事情,那本书诋毁毛主席,不值得一读之类的话),但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回过头来再说说师大一村的这一位。这一位我们从小到大称之为C伯伯。C伯伯也是山东人,但他的老家离父亲的老家远,原本他们是互不相识的。父亲随军南下后曾在苏州革大参加学习培训——所谓革大顾名思义大概是革命大学的简称,就如鲁艺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一样,C伯伯大概是在革大与父亲相识的。他比父亲稍长两三岁,是1945年之前即已参加革命的抗日干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那里有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当初国共内战,蒋军颓势毕现,华东解放军趁势挥军南下,进驻原来的国统区。华东解放军在上海留下了一批干部,就是世人所谓的南下干部。南下干部基本来自山东,当初在上海的山东人里,许多便是这样的南下干部。
我父亲也是那拨南下干部中的一员,他当初到上海时不到二十岁。听父亲说他们到上海后上街去瞎逛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
[56]
[57]
[58]
[59]
[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