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提起过最喜欢的日本演员是三船敏郎和高仓健。高仓健因为一部《追捕》而在中国家喻户晓。三船敏郎则不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因为除了在其中客串一个次要角色的《人证》之外,三船敏郎的主要电影作品基本未曾在中国公开上映过。但三船敏郎实实在在是日本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员,在世界影坛也享有崇高的声望和地位。
三船敏郎个人经历丰富,颇具个性和传奇[
阅读全文]
中共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有一篇《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同与不同》,从出身学历早年经历性格个性等许多方面对这一对“冤家对头”大人物的相同点和相异点进行比较,读来饶有趣味,感觉就事论事比较客观公允,没有个人好恶掺杂其中。但我觉得毛泽东与蒋介石似乎还有一点大相异趣之处杨文没有提及,这个不同之处是:蒋介石是个基督徒,有宗教信仰;而毛泽东是无神[
阅读全文]

如果问二战时美国哪支部队最能打?很多人一定会举出442团。这确是一支经打的队伍,能攻能守,玩命死磕,勇于牺牲,立下无数战功,赢得极大荣誉和美国民众的普遍尊敬。
442团声名远扬,当然是因为战绩卓著彪炳史册,但还有一点使它显得格外引人瞩目的是,这支部队除了极少几位白人军官之外清一色是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二战时来自美国交战国的日本[
阅读全文]
历史上时有了不起的小人物出现,明末清初在江阴宁愿断头也不断发组织领导民众抗击清军的阎应元无疑可以算一个。阎应元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原本只做过典史,那是一个不入流的芝麻官,大概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方基层小干部,管点缉捕监狱之类的具体事务,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干部领导了江阴县的抗清斗争,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刻下了一笔。1645年,清军占领[
阅读全文]
王郭城是个业余郎中,平日里大概埋头看过些《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之类的中医书,对养生术似乎颇有心得。他一入秋就穿上棉毛裤,冬天时还要加上一条厚厚的绒线裤,脚上套两双厚袜子,但上身却穿的很单薄。我笑他穿的上下不成比例,他一本正经地说我不懂,说寒气最容易从脚下侵入,只要保得脚暖其余都无需担心。但我分明看到他手冻得通红,手指犹如胡萝卜。[
阅读全文]
王郭城从前是本人的同事,我叫他郭城兄。他比本人大两三岁,但进单位比我晚。他以前在不知哪里的农场呆过数年,后来考大学,一次二次没考中,第三次考上了个大专,学的好像是电气自动化之类的,毕业后就到我们单位工作。我们那个单位叫“电教科”,搞所谓电化教学的,就是制作和放放有关教学的幻灯录像什么的。科里有不少摄像录像设备,还有数台照相机。[
阅读全文]
收音机不仅给父亲,也曾给我们哥几个带来很多快乐时光。其一是从那里听到许多相声。七十年代后相声陆续解禁播放,最初听到的是马季唐杰忠的《友谊颂》,讲中国支援非洲建设铁路什么的。那相声若现在听未必觉得多么有趣,笑点似乎不是那么多,但对于从未听过相声的我们,当时觉得十分新鲜好玩,那相声每播必听,里面的词儿都记熟了依然听得津津有味不觉厌烦。[
阅读全文]
很久以前家里买了一个收音机,电子管的,放在五斗橱上的一角,父亲还在上面盖了一块红布遮挡灰尘。父亲想要一个收音机似乎是由来已久的,听母亲说过当初26届世乒赛在北京召开时,收音机里播放比赛实况,那时家里没有收音机,父亲又耐不住想听,晚上挺晚了还坐在家门口走廊上“揩油”收听邻居家收音机里传出的比赛实况声。后来父亲与母亲商量,买个收音机[
阅读全文]

挂一漏万,除了上面提到的各位之外,还有很多好演员。上影厂的孙道临秦怡张伐舒适齐衡穆宏韩飞高博康泰中叔皇仲星火张瑞芳王丹凤,长影厂的浦克梁音庞学勤高保成李亚林金笛,八一厂的王心刚王晓棠王润生张勇手邢吉田李炎袁霞田华师伟,北影厂的于洋赵联印质明,珠影厂的林岚史进,还有说不上专属哪家电影厂,然而与崔嵬一样能演能导,亦正亦邪无论正派反派都[
阅读全文]

老演员中崔嵬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演员。崔嵬是山东大汉,外形与姜文有几分相似,他的经典角色有《宋景诗》中的宋景诗,《红旗谱》中的朱老忠等,那些人物性格豪放硬朗,与崔嵬本人形象性格相符,崔嵬仿佛本色出演,演出自然流畅没有做戏痕迹。他的角色使人感觉亲切而痛快,印象极深刻。崔嵬与赵丹魏鹤龄等人是同辈演员,不过经历不同,崔嵬曾在延安鲁艺呆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