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个不大不小的中国社团,早先是些同乡会,后来随着出国潮跑出来的,层次提高了,就延续在校时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称呼,大伙有了工作就改叫中国人专业协会或华人协会,或根据爱好就什么俱乐部或同学会之类的,总之就是些热心人,或当年在校就不闲住的学生干部组织海外的中国人在一起,得乐且乐,继续发扬光大咱中国文化。海[
阅读全文]

“心灵鸡汤”是这几年盛行的“误导”人生的玩意,起初爱喝且喝的有滋有味,时而还后悔怎么没有早早看到听到,随着生活的实践才悟出不灵不灵的,后发现煲鸡汤的人也不过如此,比如那个讲“论语新解"的女人随着“与时俱进”的淡漠,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个人分享人生本无可厚非,爱听不听,也许某个时刻的低落需要鸡汤的抚慰,以助人走出[
阅读全文]

每天早上起来洗漱,对着镜子用手撸着一头乌黑的头发,时不时地感慨大部分同龄人不是白发苍苍就是发际高走或谢顶,感谢上苍,让俺成为少有的“唯一”-:)有意思的是,头发虽黑,早上梳理时,总会掉几根,起初有些担心,谁想这几年头发又开始打卷,这不经意间遮掩了不算浓密的黑发,老爸老妈见了也奇怪,家里没遗传,什么时候转的基因-:)
正是这黑发,让[
阅读全文]
昨天与老爸例行每周通电话,说到了北京的酷热,说到了疫苗,他还说到久久不见的王沪宁。最后补充说,身处北京的他们一帮“操心”的老同学,现议论纷纷,私下还在传看一个名为凌阿峰的人写下的【中国人对美国的四个想不到和十个重新认识】,老爸于是在电话逐条念了一下,俺一听有些还挺在理。
通话结束,他说要将原文传过来.......今早起来一看啥都没有,[
阅读全文]

我们回国探亲遇到的尴尬事越来越多,有显而易见的也有隐含的,这就要看自我感觉及周边人的眼神。对于出国有些年老海龟们,也许体会更深。早年回国,众星捧月,周边人抬着眼看咱们,骄傲还来不及,现在完全不同了,国内这些年大步发展,什么都先行一步,尤其是消费领域。我们回国,在衣食住行穿,就显得“落伍”-:)
这几年暑期回国探亲,遇上酷热,出[
阅读全文]

去年孩子上大学了,每每去他时,看到这里大学生每人一间房的居住条件,就好生感慨。同是大学生,当年我们入住的宿舍是八人一房的上下铺,那里摆上两张桌子,人在里面行走,伸个手说不定都会人碰人。想来这只能是个睡觉的地方,八个人在里面,那种挤迫感,让人喘不过气来,一点点的不顺心,爆发矛盾那是分分钟之事。所以大学四年同学们基本都是去自习室和图书[
阅读全文]
![]()
上班时,老中同事爱扎堆,尤其午餐时刻,上周大伙聊起,各自住的小区中国同胞越来越多,有时散步撞上,那是一波又一波,冷不丁以为在国内-:),面善的彼此笑一笑打个招呼,遇到“严肃”的,咱笑脸相迎,有种贴冷屁股之感-:)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尽在数落种种之感受.....对与不对,无所谓是是非非。
这不奇怪,有中国人地方就时常能见到我们文化的踪影[
阅读全文]
都说“钱是王八蛋”,这听起来是有些别扭,可在现实生活中有它没它,有多有少,大不一样。有时想一想每天忙忙碌碌,都是在为钱,或是想挣更多的大票子,当然这背后蕴含着人们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来到海外,深深体会,出一份力,挣一份钱,彼此的生活都差不到那里去,现时常回国探亲,发现中国钱含金量大不一样,前后近三十年就更不一样了。
九十年代初[
阅读全文]

往往一提到使命,就好像是为那些深明大义或是胸怀大志之人预备的,因为他们似乎懂得大众疾苦和社会责任,所行所为都以一种思想为精神导向,身体力行,或是随着领军鞍前马后,甚至赴汤蹈火....回看历史,能改变现状或引领社会的人都是他们怀揣着使命达成的,这些人出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
最近看的一部引起热议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改变了咱的想法[
阅读全文]
之前博客写过今年【回国后,夫妻各飞一方】,朋友看了说“能放飞好自由”-:)这夫妻俩各回各家之故乡行,让俺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感受。当然不是“领导”不在身边,咱恣意忘形“猎艳”或云游四方,相反让咱能独自回到父母家里,重新体验了亲人间的真情与寻回过往缺失的生活,因为在国内之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家里成员又回归到多少年前的那个时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