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Y自然流露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人们现在都生活在网上,日常的一切都可在网上寻到,想吃想用就网购,想爱情就网恋,想长学问就网搜,想赚钱就开网店.....如此一个淘金的好地方,百姓得到的是便利,厂家看到的是商机,而新兴的AI技术猫到腥味,为百姓与厂家搭桥,从中又掘到一桶桶黄金。 咱趴在网上的时间不算少,但是比较单一,以看新闻和八卦为主,晚上就是守着YouTube看看综艺或追剧。一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同学微信群,经过几轮起起伏伏,怀过旧,道过情,聊过孩子,慢慢趋于平淡清静,偶尔几个同学发点与健康有关的连接,剩下的就是过年过节发问候,偶尔传来些噩耗.....其它时间就是静音。 近来中美贸易战火烧连城,有些爱扯的同学耐不住寂寞,在微信开战,国内同学时有参与,由于彼此占有的资料不同,观点蛮拧,即使在北美的,粉川普的和骂川普的又形成两派,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都说“出门在外,永远忘不了妈妈的味道”,确实如此,咱也感同身受,出国这些年,留在记忆中老妈的点点滴滴,除了一份母子深情,剩下的就是抚育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其中每日三餐的美食,恐怕要首当其中,这东东谁也离不开。从小到大父母吃的文化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口味,以致成家立业后,各自带着各家的口味生活在一起,估计也是酸甜苦辣,需要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认识一位老外朋友(John),那时我们初来海外,John也刚好退休办了个义务的ESL英语班,不少那个时期的周边中国朋友和咱均有受益。做为老师,他接送学生,准备教程,印教材.....从中发现他非常热爱中国人,做事认真执着,待人热忱,十分理解一代移民来海外的复杂心情....随着对其的不断深入了解,我也才渐渐知道到John早年去过不少亚洲地区的国家,因而有基督信仰的他很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昨晚看了新的一期【非常勿扰】之澳大利亚专场,其中一个男嘉宾直率坦诚,他说经历了国外生活的若干年,还是希望找与自己成长时接受的中国文化有共识的姑娘交往,最后心想事成果真牵手了“谁都没想到会留灯”的MM。而场上另一个老外,中文杠杠的,与女嘉宾互动的也十分精彩,可临了还是遗憾地空手而归.....对比两个男嘉宾,可以看出一般的年轻人婚姻择偶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票这玩意快要走出人们的视线,手机刷将渐渐取代以往的纸质票,这给人们日常生活中带来极大的便利,更主要是简约,省纸,绿化,环保。过往乘飞机出行,厚厚的一摞票,像个支票本,千万不能丢,否则干瞪眼上不了飞机。现在都是电子票,出示护照即搞定一切,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听说国内有的航线,连这都免了,直接人脸识别即可登机上天,不知消息准确与否-:) 纸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这几天关于“六四”回顾的网文不多也不少,三十过去了,有些人说中国由此发展到今天之“昌盛”,不必再揪着不放,像国内现在基本屏蔽六四,年轻一代或是六四后出生的年轻人忙着网上开店/创业,老人忙着跳广场舞,谁人还挂记这么一档事,可海外依然有不少爱国志士,惦记着六四及事件的深刻影响,深信“忘记就是背叛”的古训。 很多有关文章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3)

家的概念可大可小,国家乃一国之家,对于我们这一代,无论出国后如何改变了身份,家的烙印还是在中国。家庭则是与血缘相关的小家,在我们成长的年代,与父母在一起的家,就是一个窄窄的空间,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多少年都没有动过窝,窃以为过去如此将来亦是如此,家动不了,根本没有什么搬家的概念。 出国之后,才多少体会到“生活在车上”的海外节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前不久回国,与当年一起留校当老师的同仁聚餐,聊起了当年八九前后的一段日子,大家感慨时间过得的真快,说的最多的就是那时年轻气盛的我们,如何经历了从人到“鬼”的痛苦蜕变,之中也聊到过去这么多年中国的巨变及现如今"文革"再现,........ 今年听的最多的是“逢九必变”,不管迷信与否,时至今日,半年过去,中国面临到自老习上台以来最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海二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交互于主流社会与父母的中式教育之间,“出色”孩子汲取之中的营养,游刃有余于两侧,而大部分倾向于其中之一,各有各的发展。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自觉的介入,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走向。老中父母关心“海二代”的程度如何,看看咱文学城可知一二,不久前新上墙的【北美家长学苑】栏目于主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