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多与少是常常要面对的,幸福越多越好,苦恼越少越好;财富越多越好,穷困越少越好;闲暇越多越好,上班越少越好;青菜吃的越多越好,肉吃的越少越好。任何事物的正反面,人遭遇时,因时因地,都可能会做出此多彼少的选择,这一是表现在人欲望层次的追求上,二是表现在对生命的渴求上,人于不同的年龄段上,多与少诉求也是完全不一样。
古训“月满[
阅读全文]
初初看,认识接触国人好像与出不出国没多大关系,到处都是自己的同胞,有何难?关键就看你是否有心去互动。国内不用说了,自己的国家,抬头低头都是一样的面孔。可细细想,还是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出国前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流动性不大,有些人一辈子工作在一个单位,能见到的就是有限的几个人,再有公有制的架构,人人惦着向上爬,留着心眼,彼此难于交心,虽[
阅读全文]

出外旅行的模式多种多样,有自驾深度游,有跟团随意游,咱比较懒愿意选择后者,这主要是省了提前做功课,也不用为订Hotel之类的琐事l烦恼,一般还包饭,连吃都不用上心,能做的就是跟紧导游,走马观花四处打卡“到此一游”-:)这些年海内外各地之旅,差不多都是如此,大体满意,当然个别有些小插曲也在所难免。由于地域不同,带团的性质也完全不同,欧洲[
阅读全文]

不知大伙有没有感觉,近期严重剧荒,到文学城【影视论坛】一看,居然不少有同感的网友。剧荒不是没有剧,而是太多太烂,大部分戏都是些几个人闭门造车攒出的剧本,桥段雷同,矛盾的突发点突兀,缺乏合理的连贯性,虽有大腕顶杠,也是一地鸡毛。如年初【大江大河】之好戏已是凤毛麟角。没办法,咱只好找些过往热播没赶上收看的剧,以填补剧荒时段,最近在看&ldqu[
阅读全文]
之前在博客【没有亲戚在这个城市的生活】中说过,由于父母从南方北上工作,远离了兄弟姐妹,他们孤军在北京打拼,之后有了我们孩子,这个家渐渐发展壮大,到了第三代,才有了一定的人气。而对于我们成长的年代,可谓是冷冷清清,堂表的亲戚远在天边,让幼小的我们感受不到人丁兴旺的氛围,遇到该出手就出手的时候,想找个同代的“亲兄弟”帮衬亦难。特别[
阅读全文]
什么是正常人的生活?仔细想一想其实很难定义,尤其成年之后或是进入暮年,所谓以往的“正常”,或是因为生活的境遇,工作的不顺,及身体的疾病,搞得人“颠三倒四”-:)极端的出现偏执或强迫症,轻微的是时而的古怪,使人过于敏感,明显的标志就是以往想得开的事情,现在总在原地转圈,搞的烦不胜烦.....那么过着“幸福”生活的人呢,其实仔[
阅读全文]

上周末约几个朋友一起下馆子,本来大伙是快快乐乐,而之中的小插曲搞得有些“扫兴”,当然与美味佳肴无关,与大伙的交流无关,问题出在了行为举止之“不妥”-:)我们到餐馆时,正好另一家朋友也到了,咱赶紧下车打招呼,哥们见了,也停好车自顾自迎过来,他还没走几步,后面下车的太太就抱怨“怎么不帮着开车门,自己就跑了...."咱一听,回头[
阅读全文]

现在不少朋友空巢了,一闲下来大伙就爱聚会,今天张家明天李家,各自轮庄,不亦乐乎。时间一长,“爬梯”频率过勤,各家拿手的好菜该吃的吃过,能扯的话题都扯过了,有时是大眼瞪小眼找话题,不外乎:孩子就学婚姻,我们工作旅游,中国发展变化.....出了状况,大伙不舍不聚,于是开动脑筋,以维系“爬梯”的主题.-:)
有两家“友谊长久”的朋[
阅读全文]

国内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虽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闹心的事情,有不自由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当前这个社会制度的框架下,只能取其主流,用渐进而不是跃进的发展思路,在中国应行之有效。正是如此矛盾的现实,难免让人思想混乱,常常想法都有理,又常常都无理,因行而不果,于是乎在舆论或文化媒体上,充斥着误导或莫名的言论。尤其关于出国这个[
阅读全文]

人要改变还是蛮难的,尤其性情性格,而生活习惯倒还有商量的余地,这有先天后天之分。人成年以后,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及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个性或许能有所制约,于特定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一面,可一旦触及底线,先天的秉性一展无余。生活习惯与人出生及成长的周边文化息息相关,易地或人状态的变化,反而容易改变调整。
有个相处不错的同事,聊天聊多了,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