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博文
(2015-12-30 16:56:17)
原载2015年6月14日《东莞日报》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5-06/14/content_1335064.htm有道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近些年,我国期刊改名呈井喷态势,堪称“文化现象”,值得观察与思考。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07-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期刊更名情况一览表》统计,几年间全国约有300家期刊改了名字。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俗称有CN[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2-30 16:31:39)
原载2015年5月17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周刊,国内唯一一家有全国刊号的打工文学周刊的说!http://barb.sznews.com/html/2015-05/17/content_3226291.htm走过而立之年的打工文学,在主题挖掘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审美特征。从“攻打”,诉苦,面对城市的漂泊感、异化感等传统的主题凝结中一路走来,新发表的一些打工文学作品,明显地倾向于多元主题的尝试,这符合新一代打工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2-30 16:22:01)
本文见刊2015年马来西亚教师节(5月16日)星洲日报21版头条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423902 (霹靂金寶14日訊)拉曼大學首位文學類博士誕生了! 作者李樹枝的博士論文《余光中對馬華作家的影響研究》,也是大馬首篇純文學類博士論文。 李樹枝的這篇論文,也創造了多個第一――他是拉曼大學中文研究院設立博士班以來,首位報讀生和首位文學博士。 研究余光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http://www.utar.edu.my/ics/index.jsp?fcatid=252&fcontentid=2643&f2ndcontentid=116603 本院中华研究中心2015年4月8日下午在金宝校区PF067室,举办了题为《琉琅妇的故事:霹雳州近打谷锡矿业图像》的学术讲座,这也是“华人锡矿业系列讲座”的第一场讲座,由拉曼大学文学院新闻系郑文德讲师主讲。主持人黄文斌中心主任在开场白时指出,华人对整个马来西亚的锡矿产业而言,有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2-30 16:05:24)
《隔海遥送吕雷师》网址:http://www.gdzuoxie.com/?gdurle=11454广东省作协广东作家网首发,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周刊2015年1月18日转载http://www2.sznews.com/html/2015-01/18/content_3125708.htm负笈国外,为免文化断奶,我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与国内师友始终保持脉动。尽管有时忙于功课,疏于联络,但是,很多信息都不曾错过。例外的是这次,吕雷老师溘然往生,我没有在第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年1月5日的《东莞日报》A14版读览,刊发拙稿《打工文学:移民社会群体的文学》,是《“打工文学”新解》的升级版,感谢编辑错爱http://epaper.timedg.com/index.php?date=20150105&page=13希望俺的观点能被读者接受。(中间有段关于打工文学在英语语境中的论述被删,小遗憾,估计是英文单词太多,不适合党报读者阅读)一说起移民,人们往往认为是去外国定居。其实,根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2-30 15:43:16)
《“打工文学”新解》见刊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2014年12月14日的打工文学周刊。http://www.chengbiancun.com/2014/1215/44242.htmlhttp://www2.sznews.com/html/2014-12/14/content_3092686.htm 今年是“打工文学”30年。1984年深圳《特区文学》发表的林坚的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被认为是“打工文学”最早的作品。不过,30年来,何谓“打工文学”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篇文章回忆了15年前的“南方天空下”,“阿静信箱”与“白云之夜”。我百度过,几乎没有人书写那段历史与过往,那纯粹而富有朝气的青春如果不用文字加以致敬,岁月将泯灭它的存在。详见:http://zcrb.zcwin.com/epaper/zcrb/html/2014/11/12/A4/A4_51.htm或者http://www.zcwin.com/wx/sw/2014-11-12/29979.html名人有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作为背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2-30 15:40:30)
见刊《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DZHX201405026.htm 当我确定把中国的“打工文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时,常被人问起何谓“打工文学”。答曰打工者的文学。又问何谓打工,答曰打工就是做工,多为临时性的。还问:“我是国立大学的助理教授,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我也是打工者?美国总统一次最久只能做8年,相对于200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家谈中国:抄袭之问——编辑去哪儿 BBC中文网2014年8月27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omments_on_china/2014/08/140827_coc_editor_check_plagiarism 最近,中国上海一新兴媒体率先报道北京大学女生于艳茹论文抄袭,引来众多媒体跟进。这宗抄袭案俨然已“成为社会瞩目的公共事件,事关中国学术界的声誉”。 报道还刊登了涉事刊物《国际新闻界》编辑部的公告,公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