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蔡英文给大马新机会?

(2016-05-22 03:32:44) 下一个

原文见刊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16-05-22第A10版

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讲中说:“我们要和其他国家共享资源、人才与市场,扩大经济规模,让资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于这样的精神。我们会在科技、文化与经贸等各层面,和区域成员广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进与东协、印度的多元关系。”

此处,“尤其是增进与东协、印度的多元关系”的表述,尤为引人注目。笔者认为,台湾向东协强国大马伸出更多橄榄枝,机会增加,但是蛋糕不会很大。

机会增加

政策层面上观察,机会应能水涨船高。众所周知,1990年代台湾启动“南向政策”,推动经济投资往东南亚转移。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这一政策的执行被大打折扣。201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劳动力资本及经营成本上涨,台商又逐渐增大对东协国家的投资,南向政策再度受宠。2015年9月,蔡英文在外交使节酒会上表示,她执政后将采取“新南向政策”。在她的就职演讲中,“新南向政策”有了清楚表达———面向东协与印度。大马作为东协重要成员,理应成为这一新政策的受惠国。

此外,台马之间签订的“投资促进及保护协定”、“避免所得双重课税及防杜逃税协定”作为政策配套,仍继续有效,推动台马经贸往来再创新高。

实务层面上观察,机会增多也初现端倪。5月16日,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负责人章计平,在出席“东南亚强力拓销团”及“工业产品东协拓销团”贸易洽谈会时表示,台湾与马来西亚双边经贸关系十分密切,双边互动也相当频繁,马来西亚为台湾在东南亚主要投资国家,台商多达1,750多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以电子电机、五金建材、消费性产品(美妆及食品)为主的产业,必定会借马来西亚降税商机,向大马提供更多机会。

旅游业也是机会所在。据大马观光部统计,2015年台湾赴我国旅客数为28万多人次,台湾是大马第12大旅客来源国。随着“新南向政策”靴子落地,相信会有更多台湾游客“南向”大马,为我国旅业市场提供增量。

相比东协其他成员国与印度,大马吸引台商优势明显。我国基础建设良好、投资法令完善、社会稳定,加上华语普遍通行,又有台侨学校供台商子弟就读,确能吸引台商投资,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机会更易获得。

蛋糕不大

凡事不能高兴得太早。对于蔡英文所提的“新南向政策”,2015年10月,国民党立委丁守中在质询经济部长时,暗指这个政策是“昧于整个国际情势,流沙筑塔,只是一个空话”。至于是否真的是放空炮,还有待观察。

也有专家指出,台湾融情东南亚,还会碰到“红色供应链”阻隔。中国大陆对东南亚经营比台湾更深,最近又有一带一路带来想象空间,台湾投资进入东协国家要超过中国大陆,还有困难。这些都为“新南向政策”大刀阔斧地推进、大马跟着收益蒙上阴影。就算不与中国做量的比较,在国际政治“潜规则”压抑下,台湾经济“走出去战略”也受制于人。

事实上,台湾经济体量并不太大,GDP国内生产毛额(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尚不靠前。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也坦承:“我们的能源与资源十分有限,我们的经济缺乏动能,旧的代工模式已面临瓶颈,整个国家极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造血功能如果减弱,对外输血功能势必也跟着弱化,对外经贸“闪转腾挪”迎接变局的空间也相对有限。此外,“增进与东协、印度的多元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一对多”的平衡关系,僧多粥少,平分秋色,马来西亚只是东协一国,能分到的蛋糕也大不到哪里去。

不过,既然台湾新政权要锐意改革,放手一搏,加上“新南向政策”已经箭在弦上,呈现把薪助火态势,其势能转化为动能,带来的效益、机会也不会是画饼充饥。何况,除了经济机会以外,“新南向政策”承载着的国际间文化、科技、教育等多元机会,应能惠及包括大马在内的周边地区。这一点,毋庸置疑,值得期许。

http://www.nanyang.com/node/762471?tid=49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johnev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er22' 的评论 : 你可能有所不知,马来西亚简称为大马,是约定俗成的,正如大韩民国一样。马来西亚如果简称马来、马来亚,都是有歧义的,也会给华人带来难堪的。不知者不怪。
honger22 回复 悄悄话 你是哪个小国的人?把一个马来西亚叫大马,你是自取其辱。真不明白中国为什么总会有这种自贱的蠢货。还有叫大韩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