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3-12-16 06:44:28)
记得多年前在学校图书馆的中文部乱翻,读到一本钱穆老先生的演说集,其间提到《西游记》,大意是说《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其实就代表中国人的四种人格类型和社会现实:孙悟空本领高强但难管;唐僧身无绝技,但意志坚强,只有以唐僧的造诣、意志和地位,对孙悟空加以规范,方可成就西天取经的事业。当下恍然大悟,觉得钱穆道破了“外行管内行”这条潜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长期以来,如何理解中国,解释中国是困扰西方中国研究界的一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史观到现代化理论,都曾经作出努力而又都显出其局限。的确,这个最悠远的文明为何在近代屡屡受挫,而又为何在当今独领风骚,它与西方的关系究竟如何,能否用西方的发展轨迹和学术范式(paradigm)对中国的轨迹加以规定和解释,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而一些曾被使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以“民主”、“科学”激烈反传统为主题的五四话语影响下,二十世纪初以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一直被简单视为复辟和落后的,孔教最热心的倡导者康有为的“圣人情结”也一再为人诟病。今天的研究者在讨论康有为及其孔教说的时候,通常集中关注他在民国后的言论,对其个人野心和政治动机则多持批评态度〔1〕。尽管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似乎未能挽救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862年4月,围剿太平军获胜的清军在江苏缴获了一封署名“黄畹”的上太平军将领刘肇均秉帖。这封作于该年2月2日的信显然出自一位有见识的文人之手,对太平军在业已攻占了南京和苏州后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其焦点是劝阻太平军进攻上海。信中认为,进攻上海必然招致西方国家干预,而英法等国事实上只对贸易感兴趣,无意卷入中国的内乱,因此应该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世纪以降,对“国民性”、“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和批判不绝于耳。鲁迅及其小说杂文总是被自然地与对国民性的激烈批判相联系,赞者奉为圭臬,疑者不以为然。对国民性话语在二十世纪初的起源和多元流变略加检讨,可见“国民性”是一个逐渐演化形成的话语,实包含对国民性中正反两方面的认识,与反对专制密切相关,包含对解决路径的探讨,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11 05:13:20)
一、东京·仙台1905年,二十四岁的鲁迅在日本仙台的医学校里,看了中国人做看客又做刀下鬼的幻灯片,当下如一道闪电,晴天霹雳,中国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从此准备着“翻开新的一页”。按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的说法,在这次顿悟之前,他原本真是打算做医生的。这段鲁迅思想轨迹几乎家喻户晓,但置之当时当地的环境,却不能不说鲁迅从一开始就显露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09 14:52:48)
萧红,这个六十多年前陨命香港的幽魂,一再地以自己的才情和遭遇引得后人纷繁复杂地解读。左翼,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一顶顶帽子次第送来,而她的情感经历,则已经被分析得近乎八卦,以至于萧红的侄子张抗在为时代文艺出版社的《萧红小说名篇》撰写的序言中,对于这种“对姑姑的婚恋生活格外感兴趣,不厌其烦地渲染演绎,论证一些细枝末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08 12:11:11)
提到沈从文先生,大概总想到《边城》;提到《边城》,也立即想到沈从文先生。“代表作”有时候也是很恶作剧的,一位文学家,在众人眼中仿佛被自己的某一部作品一下就“代表”了。《边城》成了招牌,沈从文的世界、沈从文的湘西就成了世外桃源、田园牧歌的代名词,其实这似乎大大地简化了沈从文的经历和思想的厚度。在那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神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08 07:20:35)
1900年,即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的这一年,英属印度政府派遣派遣匈牙利人,考古学家斯坦因博士由印度到新疆天山南路,以和阗为主,从事调查与发掘,得魏晋间所书木简数十枚,又得残佛经写本多种。1906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新疆考古,在尼雅河废墟发现我国汉魏时木简十数枚。同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也来到我国新疆,甘肃一带考古。自斯坦因中亚考古新发现的消息在欧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网上关于清华大学校长读不通黄遵宪诗的新闻和评论,曾很热闹了一下,有的还非常刻薄,现在的人民大学招生处长事件,也颇抢眼。恰巧我正在读两本早年台湾出版的书:专记傅斯年的《傅孟真先生年谱》和罗家伦著《逝者如斯集》,虽然其内容几囊括中国现代史诸多重要方面,我在其间倒特地注意了一下两人“做校长”的经历,转述如下。两位先生中,傅斯年曾于194[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