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七、華夏西部邊緣的漂移與確立七、華夏西部邊緣的漂移與確立 在商代,商人曾稱西方人群,或西方某一人群為羌。羌是商人的異族概念,所以在商亡之後,羌這個概念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在商末,戎起初可能指渭水流域善戰、好戰的人群,包括姜與姬。在周克商之後,以姬姓周人為首的人群開始東方化,相對的,未東方化的逐漸被視為異族或野蠻人。因此「戎」逐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六、「羌」地理人群概念往西南漂移六、「羌」地理人群概念往西南漂移 根據《後漢書·西羌傳》,羌人還分佈在漢代中國的西南邊界上。該書稱,羌人之祖無弋爱劍的一個孫子,印,畏懼秦人的兵威,率其族人向南遷徙,而後子孫分成許多不同的族群,與河湟羌人沒有來往。印的子孫為:由北至南,靠近武都的參狼羌,廣漢的白馬羌,越巂郡西的旄牛羌。同書還記載,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五、「羌」地理人群概念的向西漂移五、「羌」地理人群概念的向西漂移 《史記》中有一個地理名稱,荒中。但是,從《史記》簡略的記載中,我們很難知道羌中的確切地理位置,只知大約在隴西,臨洮附近,或在更西的地方。在《漢書·地理志》中,羌中的位置較明確,而且不止一處有羌中之稱。 首先,最早的羌中應在洮河到白龍江之間。《漢書·地理志》中記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四、秦與西漢時的羌與氐四、秦與西漢時的羌與氐 戰國之後,中國進入秦與漢帝國時期。這時中國是在一個政治統一,疆域與族群認同擴張的時期。在西方,中國官員、軍隊,中國的政治控制、中國式的農業與文化價值,都向西栘到任何可以開墾種植的地方。同時,由於對西方人的認識愈來愈多,「戎」已不適於用來描述所有西方非華夏人群。在此背景下,原來模糊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三、戰國文獻中的氐羌三、戰國文獻中的氐羌 春秋戰國時期,隴山以東的戎人多被秦人征服。隨著秦人的華夏化,他們也成了華夏的一部分。就在這時,「氐羌」出現在中國文獻之中。除了前述《詩經·商頌》中所記載的「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外,《逸周書·王會》中也記載,一個遠方異族「氐羌」以鸞鳥來向周王進獻。在寫成於戰國末的《呂氏春秋》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西周時羌在文獻中消失二、西周時羌在文獻中消失 西元前十一世紀,周人結合西方各族群的力量共同克商。在此前後,周人與其盟友逐漸東方化;他們繼承了許多商人的文化以及書寫傳統。西周時人留下的直接史料,最豐富的便是西周金文。在西周金文中「羌」字非常罕見,更無被用作人群稱號的例子。有些先秦文獻,如《尚書》、《詩經》、《逸周書》、《易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殷代的羌人華夏邊緣的漂移:誰是羌人 《华夏边缘》第八章 王明珂  「羌」這個字作為一種人群稱號,最早出現在商代甲骨文中。此後,中國先秦文獻裡關於「羌」或「氐羌」的記載很少,而且含意不明確。到了漢代,河湟地區土著(當時中國人稱他們為羌)曾與中國發生長期血腥的衝突。此時中國文獻中才對「羌」這個人群有深入而豐富的記載。五世紀史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杨文炯 《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2006-9-12http://guancha.gmw.cn   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对回族的形成进行了分析,提出回族的形成过程是基于共享的“既定资赋”,即以Ummah为民族文化范式,在汉文化的宏观语境下,在与不同族群交往、对比以及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和重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下)
(9).胡汉人口比例
据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汉朝时期,全国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以公元2年为例,当时诸州总户数为1235.6470万户,总人数有5767.1401万口。这些都是赋税户口数字,基本上是汉人,极少数是编入户籍的边郡少数民族。其中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以北六州合计占总户数的52.82%,占总人数的62.5%。长江中下游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刘水龙 
    一、地球生物发展史
宇宙形成之初,通过“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生物单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糖、嘌呤、嘧啶、单核苷酸、卟啉、ATP等高能化合物。生物高分子是指蛋白质、核酸、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是由生物单分子经过聚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蛋白质是由α-L-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