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据著名伪历史学家孟夫子说,商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先不说这帮“蛮夷”是不是真的这么犯贱,则从商汤的角度来看,西面的,是野蛮人,谁呢?后来的周天子,古公、文王、武王一帮所谓“圣人”的祖宗;北面的,也是野蛮人,谁呢?后来的孤竹国伯夷、叔齐一干所谓“贤人”的祖宗。东面的既然那么不乖,要劳动商王去征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03-08 10:01:40)
今天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大多都呈现出明显的黄种人特征。而这大多数人也以古代华夏文明创始者的传人自居。那么,创造了中国地区最初的华夏文明的那些古代民族,他们是什么人种呢?事实是,他们却是白种的雅利安人。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谈。事实上,有大量的考古发现和以DNA检测结果为依据的体质人类学以及比较语言学上的证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8 10:00:26)
发信人:hercules(海格里斯),信区:history标题:版大请进,有关精华区的一篇文章。发信站:两全其美BBS(MonMar722:42:412005),本站(lqqm.net)首先向小碗先生表示敬意,本来昨晚我就想发贴,今天一看,小碗已逊位。……于去年十一月七日的文章《华夏文明的来源——人种学为“中华民族”及“汉人”寻根》里面谬误甚多(其实根本就是错误的),我曾发贴反驳。时日一久,我的帖子早被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3-08 08:57:06)
公元前5600年,在亚洲东部的黄河中游形成了一个新石器文明——裴李岗文化。裴李岗人形成了原始村落,制作了红陶。前5400年,中原(包括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各地)又产生了磁山文化。这两个早期文化形成了中原文明的基础。至公元前5000年,仰韶人在中原崛起,不久他们占据了中原的统治地位。仰韶人对中原的控制直至公元前3000年才告一段落。虽然,我们仍无法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数最多,其他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族,极大多数不在现存的五十六族之中。这些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统一漠北,都曾叱吒风云,而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8 08:54:11)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叫“汉人”?有人说,任何一个民族称呼的形成都是在其民族形成初期产生的,那为什么我们不叫夏人,商人(他们的遗民以牛车互通有无于华夏,以至于以他们来命名MERCHANT),周人,秦人(西方的CHINA倒有一说是秦人的音译),而非叫“汉人”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在我读了西汉通史之后。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32:42)
1).阿尔泰民族与乌拉尔民族
公元前18500年,华北平原居住着山顶洞人,他们是现代黄种人的祖先。阿尔泰民族北迁蒙
古大草原,定居贝加尔湖以南的是蒙古族群,定居在贝加尔湖以东的是通古斯族群,定居
贝加尔湖以西的是突厥族群。
由于蒙古高原西部和中亚居住着原始印欧人(吐火罗人),在长期的战争和交往中,吐火罗
人被同化,与突厥族群融为一体,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32:07)
(1):概述:
汉族:黄种人的一种,说汉语,写汉字,认同中国历史文化与中国价值理念,并且带有50%以上的汉代汉族血统。
汉族的形成:汉代,华夏族与边缘蛮夷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从此绵延至今)。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北方汉族,形成北方新汉族。北方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无论种族、语言,北南文化线以北的北方人较南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30:33)
湘楚文化精神内核分析
李阳春摘要:
    湘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一支独具风采的区域文化,它成长于辽阔富饶的三湘大地,糅合了中原文化与楚蛮文化的芳馨神韵。其赖以生存的精神内核包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理想追求,崇尚科学、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和勤俭质朴、淳厚自信的风尚性情。湘楚文化因代有传人,数千年来始终保持了长盛不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30:05)
百越的形成
仲  明
  
      人们通常认为:越王勾践的后代散居各地割据称王,均冠以越名,遂称为百越。今人对古史更仔细的探究,才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百越的形成远早于越国之前,而勾践的那一支,只是百越之中很小的一部分。古吴地区也曾有相当数量的越人居住,但和钱塘江畔的于越人,是不同的族属。百越是什么族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