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阿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近日诗坛王武兄点评李白、杜甫、刘禹锡的诗作,引发了关于古诗词的一些讨论,读之颇有启发,不免产生些随想。闲话几句,聊供方家一笑。既然李白最年长,咱们就先说说太白吧。
武兄点评李白千古传颂的《静夜思》,认为作得似比较随意,甚至有点小儿科。我上学时也曾经有同感,盖因这首是小学低年级课文,意思非常浅显,也未讲平仄对仗。去年写平水韵系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感时:梦惊积雪落屋檐(新韵,八寒)
冬夜惊雷动,银砖坠瓦檐。 一如九州事,积重似冰川。
(图为今晨积雪垂下屋檐)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初来一白丁,幸与众贤行。
雪夜温新酒,流觞网上情。
(飞雁格。“温新酒”,谐音“温馨久”,受沁文兄影响,写完后一读而发现的,倒是省得纠结用“陈”还是“新”。响应动画姐的建议,用了个现代词。既然可以说surfingtheweb,
网上“流觞”大致还说得过去吧?)
自去年六月初到本坛发表拙作,得到众多师傅的指点和帮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世纪风云望九州,濯尘尚待浪清流。
尽淘真相昭天下,不与东泽泛不休。
(初稿的后两句过于直白,而且跟前两句联系不够紧凑。改过似乎更好一些。)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54539
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04期
唐人最爱说“不”——《全唐诗》软件字频检索如是说
刘明华
有志唐诗研究和对唐诗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产生过对某一语词的使用频率的关注,即一个语词在一个诗人的作品中究竟出现过多少次,进而关心某个词在唐诗中的使用情况。对前一个问题,想的人肯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网上检索了一下,含“诗”字的唐诗至少有1000多首,李杜白都曾以”诗“字入诗;相对而言,似应更常用的“壶”、“菊”二字却各只有500多首,“枫”200多首。结果可见
http://www.zbyw.cn/gushi/search.asp?wd=%CA%AB&c=2&d=6
个人觉得武兄的看法确实很有道理,应力避凑字性质的使用;另一方面,和使用其他字一样,“诗”字也应该根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1-22 19:46:42)

入诗新雪玉晶莹
冬云为絮漫天萦,万树梨花一夜生。
恰似古人忧国泪,入诗凝作玉晶莹。
(“新雪”,谐音“心血”。古人的传世佳作,皆心血凝之,故世人以玉誉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风盛金叶结青松记晚秋初雪之二(飞雁格)
风盛金叶结青松,雪献银花欲合融。
岂料虬枝惟本色,一轮晴雨水流东。
周一晨雪转为雨,天晴后金叶银花所剩无几。遂换一意境,咏松之本色,兼叹天朝官员少有松骨,金银易买也!
“盛”此处读“cheng(2)",另一音读“sheng“,双关贿赂之风盛行。“结”“合”都是入声,声短促,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4-11-18 16:07:26)

今日于诗坛读马甲大仙大作,不禁大乐,响应毛爷厚今薄古的号召,新韵打油一个:
大仙披甲显神通,跳进鸡窝气正雄。一撮鸡毛充令箭,乞来赵帅五钱封。
(“撮”,音“左”,赵帅=赵公元帅)
马甲大仙大作:
小丑非议毛伟人,老夫一怒下凡尘。既然敢往鸡窝跳,岂怕鸡毛粘满身! - 西岭千秋雪- ♂
从张春桥到周小平,叹毛撮们真是一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百年风云望九州,濯尘尚待沧浪流。
尽淘真相昭天下,不允东泽泛不休。
(力争真相昭天下,不学阿毛批不休。)
(第二句,为避免三平尾也可作“浪清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