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伤寒蒂 蛾眉忧晚花

山西土窑洞里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届”中老大哥,网上人见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个网名,出自唐诗“疏雨过中条”。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2-01-26 11:11:55)
首先强调一下笔者自己的态度:算!凡是当初属于知青管理部门的,都应该算知青。这个问题本是由插队知青提出,而且并非毫无道理。 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最根本的原因是老邓强调的“农民不满意”。在“三个不满意”中,前两个是自打有知青那天提起就存在的“知青不满意”和“知青家长不满意”,可是上山下乡不但不能被终止,而且范围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知青到底是怎样回城的? ——如何评价1978年云南知青闹事(2016年10月03日) 一篇文章在网上、在微信几年来不断流传,标题是《知青是怎样回城的,什么原因才回城的。很多很多的知青是不知道的!》(下文称“《原因》”)。 纵观文章内容,如果按照《原因》标题,上山下乡运动终止,知青回城的原因,就成了云南知青闹事,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21-10-18 22:32:28)

“人民公社”和集体化不是一回事。 这么讲,会有人觉得奇怪。很多自命农民的人,很多自以为关心三农的人,至今把“公社化”和“集体化”混为一谈,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高级社就已经是集体化,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变化和区别在什么地方?那些天天鼓吹“集体化优越”的人从来不去注意。 也不能全怪他们。把“公社化&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10-01 18:16:08)
老忠写的诗,基本上都是打油诗。尽量遵循韵律,但内容往往提不上什么“意境”。
六月份的诗写给微信一个朋友,早已过时,留下来是个记录。 【五律·有感当前】2021.6.5
台海军情紧
疫情又起灾
抖音搜大象
微信论女排
遛四无人忆
阿三有意来
何当报简史
左右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9-25 00:07:48)
【七律中秋感怀】 又遇中秋微信牵
知青朋辈思华年
时差未阻光阴去
旷海难尝月饼甜
此夜一轮蟾碧影
他乡数载青春湮
白头再赴唐山聚
豪饮酣谈怀旧篇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9-08 11:04:30)

首先要明确,如今的联产承包不是单干,土地仍然是公有。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私有单干。 单干是土地私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土地公有不过是一瞬。 五千年的单干,大禹也治水了,李冰也筑都江堰了,秦始皇也修长城了,隋炀帝也凿运河了。我们单干的祖先,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也被称为“农耕文化”,也可以解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首先应该搞明白什么是“样板戏”?“八个”是哪“八个”?很多人误以为现代题材的京剧,只要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京剧,就都是“样板戏”,完全忽略了“样板”二字的含义。“样板”就是示范,只有八个,都是样板就没有了样板,正如都是高潮就没有了高潮。 1967年确定的八个样板戏中也仅仅五个是京剧,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7-24 11:14:42)
所谓“十九部样板戏”、“样板戏至少有二十多个”的说法,源自“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中臭名昭著的“初澜”。1974年初澜在《京剧革命十年》中,妄称八个样板戏是“第一批”,扬言样板戏“已有十六七个”。此后就有人把初澜吹起来的鸡毛拿来当了令箭,“样板戏”就论了“批”,混乱得再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数。直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6-25 15:33:31)

蒸馍“三步曲” (2010-08-2413:54:44) 转载▼ 知青历程 人家的三步曲是往前走,这篇是往后退。先说蒸馍,再说蒸馍之前的磨面,再说磨面之前的淘麦子。 一、蒸馍 插队八年,离不开的家务事就是“蒸馍”。那地方不叫“馒头”。当地这个“馍”字的含义更加广泛──凡是能用手拿着吃的统称“馍”。相对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1-05-02 17:33:38)
整理往日文件,发现了2007年给木匠写的汇报。内容是在国内办理社保的经历。也是绝路逢生,挺有意思。如下: 汇报一哈 老忠六月份在北京呆了三周余。没料到北京这个季节已经热得不行,也许是在LA呆得太娇气,染上了椰子所谓的“小资”,北京似乎已经不是老忠所能够适应的气候。闹了场热伤风,回到LA十几天,现在还没好利索。到美国八年,从来不带感冒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