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说到任何不懂,都可能得罪人。但一说不懂经济,肯定得罪所有人。懂经济是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权大侃特砍,那,就这么聊聊罢。
说经济,最简单地就是排列一串数字出来,看上去既内行更权威。但很遗憾,数字本身没有意义――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学过,数字要有意义先要加上量词。数量,就有了初步的意义,可以比较。但是,不同的量词之间不[
阅读全文]

这几天很多茶友拿数字说经济。也有些手痒。先写个小品热热身。
前两天我从收音机里听到消息,被撞塌的巴尔的摩基桥要拆迁啦。东海岸最大的浮吊已经到场。其中我听到了一个数字,这个浮吊可以起重1000吨。还有一个限定词:最大的。
数字不能白听。总该要有所反应。第一反应是,这真心不够啊。我们从视频中看到那桥像积木一样,三四截都掉下来了。如果没有彻[
阅读全文]

七.猿声啼不住
记忆丰富的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反而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价格闯关失败,而且是以最丑陋的方式结束,一个春天的故事幻灭。双轨制依然在,成为权贵先富起来的捷径。价格飞涨,官倒横行。军队经商,走私猖獗。然后南巡,国企改制,职工下岗。清理三角债。亚洲金融风暴。还有谈了十多年的入世(WTO)。
从包医百病的改革开放,沦落到不得不血溅京畿[
阅读全文]

六.有钱才有理
关于这个模型遇到通货膨胀就失灵,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不变价的。统计上用十年不变价,最多二十年。时间长了就失真严重了。超过五十年的没什么太大意义,我找到一个世界银行的2015年不变价60年数据系列,加入到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将五十年前的数据绝对值放大了六倍,其它没什么大变化。说明这个不变价其实是按当年价用指数矫正过来的,但这个指[
阅读全文]
五.工业学大庆
完成初步工业化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最平稳增长时期。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从1971到1979,再到1983,实际经济增长线几乎和模型预测完全重合。直到1984,那一年是我们经历过的第一次大通货膨胀。但是就在这平稳之下,中国工业化经历了一场命运改变,完成了升级换代。秘密就在这个口号中。
年份
实际生产总值(亿元)
[
阅读全文]
四.痛苦的分娩
从一个穷得没饭吃,积累率几乎是零的国家。一下子转到靠持续高积累来工业化,脱胎换骨不足以形容。基础太差。虽然说有20%的工业产值,总量在全世界还能排到二十名左右。但那些大部分靠的是人口基数大。哪怕是搓草绳织草鞋,油布伞糊纸盒的,只要雇佣达到五个人,都算产业工业。如此凑起来的。这些存量基础,本身不具备多少成长性。1954年毛泽东[
阅读全文]

五十年持续高速增长。我是过来人往回看,其实是心中已有的数。但是对当年那些做决策的人,比如说“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或者一会儿说二十年钢产量超美,一会儿又说也许要一百年的,真的是很大胆假设。
于工业化初期,很多国家的工业增长率都会超过10%。只是不会持续几十年。有人说民国也有过工业化,只是被日本侵华打断了过程。可惜这只能永[
阅读全文]

二.荒诞的现实
上次我的分析到此为止。结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规中矩,既没耽误,也没啥奇迹。但是读者非常不满意,因为我没有批判文革动乱,也没体现改革开发的优越性。总之是政治不正确。特别是题目用了“中国在文革期间经济增长不能算慢”,更是炸锅了。
这就是个临时拍脑袋出来示意,我也并没指望能用来证明什么。那就和实际比较一下吧。以1952年的[
阅读全文]
一.可笑的模型
奇迹论,崩溃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一抓就灵。XX经济学。诸如此类,其实都是在拉经济的虎皮搞政治。变着法子说我行对手不行。现在全世界都学会了,。。
我曾经随手划拉了一个数字游戏,因为将所有的变量都固定死了。都不好意思称为模型。姑妄称之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模型。1950年,中国农业产值是工业的两倍。让我们以1950为[
阅读全文]
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相反,我不认为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有事先可以预计的必然性,也不认为有”从低级到高级”的既定道路。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都是事后诸葛发现的。而我说的历史,是指我们人类对过去的活动的记忆、记载、或描述,这种《历史》才是有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被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尽管此话耳熟能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