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影室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个人资料
Alabam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我们顺利地住进了贵州省招待所,等待分配。 全国分配来贵州的有几十个毕业生,包括不同专业,住进两间大房,一间住女生,一间住男生。每间房间有上下铺,可住二十来人。贵州省委还发给我们津贴,可以维持基本生活。那时,贵阳东西十分便宜,没有感到手头拮据。这一等就是两月,要等省委作出具体的分配方案。 在这个期间,来自各地的毕业生,操着不同的口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我们应该是66年毕业,分配,由于文化大革命,一直拖到68年分配。分配工作当时由工宣队主持,依赖学院中的造反派主导进行的。城市的名额寥寥无几,有少数“机部”名额。这些机部名额大部分给造反派头目瓜分,极少数的几个城市名额要照顾年级中的华侨同学。 事实上这个毕业分配成了公与私的战场,在文革期间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造反派,却却显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在我学习针灸期间,大部分同学没有归校,武斗趋于缓和,人们对文革已经感到厌倦。“梅”继续在家逍遥。 那时电话没有普及,更不用说手机了。“梅”住在南京军区总院宿舍,大门有守卫,门房有传呼电话。我可以用公用电话打到总院宿舍的门房,门房值班人员会传呼“梅”,请她接电话。这样,我经常可以和她通话。 一日,趁着她爸爸妈妈上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从杭州返回,我在上海哥哥处待了一段时间,“梅´和她的妹妹回南京去了。 南京,全城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 南医校园里,再也没有以往学生的熙熙攘攘,欢歌笑语。学院里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逍遥去了,原来数千人的学院,目下只剩几十个铁杆造反派。头戴安全帽,手提棍棒,十来人一组,巡视校园。各教研组关闭,图书馆关闭,宿舍内空空如也。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8-05-11 11:53:49)
本人因外出三周,于下月初返回,长篇连载--我的故事将于返回之后继续,特此告知。谢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从井冈山后山下去,直奔韶山,参观主席的故居。顺利地完成了我们原来的计划。过后,我们坐火车回到南京。此时的南京,硝烟弥漫,正值武斗进入高潮。 南京医学院离南京市第五中学,简称五中,很近,就在莫愁路,大约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五中有一个革命造反组织,名叫五中八八,观点非常激进。南医的革命造反组织,观点趋于保守。两派组织对于省委书记江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随着运动的深入,中央文革小组提出要把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向全国之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革命大串联。我们一个小分队,有13个人组成,通过院方批准,到西安串联。小分队的队长是我的好友,知道我的出身不好,避免在串联期间发生意外,给我弄了一只红卫兵袖章。红袖章一戴,就是革命造反派,没有人会仔细盘问。串联小组中,也包括了我的那位“梅”。 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1966年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扬州苏北人民医院也象全国一样,沸腾起来了。所有的走廊里,院子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最最富有争议的一张大字报,是我班的一位同学贴出的,“废除保姆制”,其矛头直指院党委付书记。院党委付书记是个女的,她的丈夫是当时扬州军区政委,家中雇佣保姆。 文章中指出:“保姆制度由来已久,是封建制度的残渣余孽。雇主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三年级的暑假,我回苏州休假。有一天收到一封南京来信,是“梅”的来信,当时心情是十分激动,第一次收到来自异性的信件。信的内容很简单:"我和全家要到黄山度假,并告诉我回南京的日子。”我算好了她返回的日期,给了她一封回信,内容也很简单:“很高兴听说你们全家到黄山度假,羡慕!”并附上了一幅画,是我画的一只米老鼠,水彩的。我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本来她在3班,我在2班,不是同一个班。不同班级的同学,基本上不往来。半年后重新分班,按照学习外语分班,1-4班,俄语班,5-6班,英语班,我们一起分在5班。到那时,我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这里就称她为“梅”。
我当时在班上成绩不能算名列前茅,基本可保持在前5名,“梅”的成绩平平,保持中等水平。因为她体质较差,常常感冒,感冒后鼻子阻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