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你的每一天
在国外生活多年,认识的人的追悼会也去了若干次。西人的追悼会,或者更合适的些叫追思会,跟东方人不一样,着重的不是他的离去给亲友造成的悲伤,以及这种悲伤的表达。而是尽量回忆这个人一生做过的事。
我们每一个人,能从分子原子变成一个成人,经历了基本正常的人生,有了家庭,有了职业生涯,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某种奇迹,是一种[
阅读全文]

小不忍则乱大谋。。
院子里有两棵大树长到一起,发现交合的叉子处经过多年烂了,树根不稳了。这是很大的树,大概有80尺高。按斜的方向,一旦倒下来,不但会压断电线,而且会砸到我的工具棚子上,从几十米高大木头掉下来,估计就砸八瓣了。。
赶快找以前给砍过树的,第二天来了,说要五千块钱。。。
因为这个树是不稳定的,不能爬了,需要升降机,木头也要[
阅读全文]
写几行字送夫子兄
突然看到噩耗,实在震惊。对他的病情一无所知,而前两天还看到他的发言,震动无法形容。
文学城这里,诸位相识多年,在这里的相遇的人和交流,其实已经超过在别的地方。这些年来,已经有送别几位网友的经过。
我建议大家去仔细读读夫子兄的博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3054/
他从得癌以后开始写博客,是要把自己的一生的经历的[
阅读全文]
我所记忆的幼年的环境(4)
六十年代末北京修地铁,沿着玉泉路修了一段铁路用来运输物资,上下学每天沿着铁路走。这段有个人字形两股铁路交汇的地方,有个道岔。每每放学的时候就有调皮的孩子去摇那个道岔学李玉和的样子,摇着摇着铁路接口分开,去接到另一路。
小孩不知深浅,把道岔接错了火车走错了道出事故怎么办,这个他们不懂也不在乎。。
其实人生[
阅读全文]
我所记忆的幼年的环境(3)
复兴路17号院西墙上有个小铁门,从那里出去是玉泉路。顺着墙向北走是五院(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搞导弹的)。再往北走有个小学,叫做玉泉路小学。这小学当初设立,也算是干部子弟学校,名义上由罗荣恒元帅担任校长,学生来源主要是三家:政治学院,中科大,还有五院,也有个别附近农村的孩子,比如我的班上就有一个,之所以现在还记[
阅读全文]
我所记忆的幼年的环境(2)
上次说的是院子,这次讲院子里的人。
这个学院,跟红山口的高等军事学院(原来的南京军事学院)遥相呼应,一个管政治,一个管军事。
这个政治,其实就是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洗脑,学员学回去接着给下级洗。院里分成若干教研室,哲学,党史,政治经济学,还有个军事教研组,每个教研组都是军级单位。建院的时候,领导阶层都是红军[
阅读全文]
跟老婆大人谈点历史。
这些天孟加拉国闹颜色革命了,于是她跟我提起这个事,说那个政府是亲华的,肯定又是CIA搞的。。。
我说,你又走火入魔了,CIA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再说,孟加拉国哪届政府不亲华,军队几十年来都是中国装备和训练的。
她的地理不太好(牛人都是对自己没关系的东西置若罔闻。。),问我孟加拉国跟中国有边界么。
我说没有,孟加拉国是[
阅读全文]
我所记忆的幼年的环境(1)
周末空闲些,和老朽兄一篇,我是没他那文采,只能算个记叙文而已啦。年纪大了,陆陆续续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以后给孩子们讲。
我小时候,住在距离四九城老远的一个大院里,所以跟京城的城市生活没多大关系,我这个题目也因此不叫小时候的京城生活。
我住的这个地方,一开始叫复兴路十七号,是49年以后建设新北京那从复兴门向[
阅读全文]
容忍平凡
写这个题目,因为一个朋友的孩子。
以本坛的标准,这是个优秀的孩子--本人一贯讨厌在本坛泛滥的“优秀”,用于这些年纪的孩子。不过这个词代表一些东西,你一提就知道包括些什么,所以姑且用在这里。她在国内很小就开始学钢琴,到专业水平(音乐学院),国庆检阅在天安门前指挥少先队乐团,到国外学金融,成功进入国际投行,挣的钱让含辛茹[
阅读全文]
今天是鬼子投降的日子,转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系列
这个系列是同我的父亲一样投笔从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的青年的后代靠一己之力编辑的,并包括很多当时珍贵照片。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抗日。读到这个系列,让我想起了我老家的父老乡亲,在那漫长的八年里吃的苦,作出的牺牲来支持自己的军队,不屈不挠不投降直到胜利的这一天!
在现在这个大家都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