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oris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纠缠毛是否说过斯大林是否慈父是很没意思的。 中共从一开始和苏共或苏联的关系就是复杂的。苏共从来都是更多地从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的推行来作为对外的指导方针。这也体现在它支持各国各种共产党形式(不管是共产党,劳动党,还是统一工人党),和非共产党性质的组织(比如冯玉祥,盛世才,或孙大炮的国民党)。 苏联对民国时期的中国政策,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考虑退休生活,需要考虑紧急医疗救助的需要。 人对紧急医疗服务的需要,大概远远超出在这里各位凭自己感觉的印象,因为诸位大部分还没到那个岁数。 以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很多华人居住的比较富裕的比较发达但是并非高密度大城市的县为例,每个居民每年平均需要急救出任务的频率是大概6%。如果是治安不太好的大城市,这个比例可以高4倍,这里面可能有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关于孩子择业的问题,需要放到大的环境去考虑 不仅仅是什么行业以后怎么样,哪个地区怎么样,而是以后美国怎么样,这个世界怎么样。脱离了大的环境的考虑,就无非类似昨天我在营地里烧的木头上面的虫子。。。 这个木头在外面放了很久了,里面有很多虫子。我点着火以后把这木头放在火堆上,一会儿火点起来了,木头墩子下一半的虫子感觉到热的威胁,纷纷从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8-31 07:22:45)
周日去野营 孩子们小的时候,经常开着RV去野营。后来他们上中学了大了,比较独立了,也忙了,就把RV卖了,很多年没去了。 快开学了,在家休息十几天,跟老婆大人出去野营。两个人很简单,开大车出去,睡车里就行了。带上吃的和汽炉子,被褥等等。开到山里,果然周日没几个人,营地里多是上了年纪的。带小孩的父母大概因为工作,得周末才来了。 这是个没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8-28 02:04:48)
上海的回忆(4) 母亲找工作的事,老没有什么进展。这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知识分子多的地方往农村干校打发还来不及,谁愿意要一个四十多岁的知识妇女呢。她病休以前是工资是一百以上,安置低了也不合适。 她从小在上海长大,本想到关系不少,原来的同学同事,到这岁数不少也都是大小是个头了,但是此时有相当比例在触霉头,去拜访一番叹息之余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上海文革时代一般城市家庭收入是多少 上海当时有十个县,城市人口只是一部分。 不知道城市人口比例,大概一半? 这城市人口部分,中位线的家庭收入是多少?大概猜一下。 上海有很长时间是工业主导的城市,大部分人是工人。当时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光纺织工人就有几百万,凡是十几二十几岁想到工业界找个工作是不难的,只要不计较做什么(比如环卫工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4-08-27 01:53:12)
上海的回忆(3) 我本性是个爱在户外活动的人,到了上海,到处是高楼大厦没处撒野颇为不爽。虽然比起北京住郊外的大院商业发达,但是那是大人们的事跟我没啥关系。 到上海上学的事情没有进展,要户口,而把户口搬到上海大概比搬到北京还不容易,虽然我有亲戚在那里。没得学上,提前体验了一把现在到大城市的民工的孩子不能有同等教育的待遇。没有别的孩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8-26 15:12:56)
关于念PHD说几句。 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要抱着几十年以前的心目中的PHD的形象。 在很久以前,PHD只有很少很少人念,拥有一个PHD是超人智力和成就的标志,找个工资好受尊敬的位置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由于普遍技术化工业化的结果,再加上全球化,PHD更多地是一个各个技术性行业对所需要经过多年训练的员工来源的链条中的一环,更多地是程序性的训练,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8-26 02:27:32)
上海的回忆(2) 上海是个移民的城市,二十世纪上半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它的基本格调。各种文化和移民汇集一起,造就了这么个大家都讲上海化的文化。 跟大部分市区的上海人一样,外婆家也不是上海土著。外公是宁波人,当年没受过什么现代定义的教育到上海来混生活,七混八混混到外国公司里,用现在的话叫高级职员,当时叫买办,文革时么。。。叫帝国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写完了北京的回忆,再写一段上海的回忆(1) 小时候在上海住过一年,很多事情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一家随着父亲的调动离开北京去了外地。前面说过,政治学院撤销,合并到军大,大批人另分配工作,比较倒霉的那部分人离开北京去各地部队。我不清楚这算不算一种处分,等级不动工资不动,也不是去牛棚干校,反而因为到了地方上大小也算个封疆大吏进来出去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