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坚强的京叭, 就是比你强~_~!
博文
(2005-10-07 03:28:49)
了凡四训讲记新版略序 《了凡四训讲记》过去由上净下空导师讲解全文,由净宗同修听打音带整理成文字稿,经导师删改,并题字为‘改造命运,心想事成’,已大量印制流通。今华藏净宗学会四众同修发起再印导师最近在大陆深圳凤凰电视台所讲的《了凡四训》,由华藏讲记组校打、整理、重新印刷流通。这一部讲记有补充前面讲记之处,导师讲经的境界,同一部经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10-07 03:27:33)
无量寿经||二次宣讲  第三十五、六卷  新加坡  档名:b2-27-18~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六面,第一行,第三句看起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最后一段,就是第四类往生的。是修学大乘法门,而不是专修净土去往生的,这个在前面都已经跟大家报告过。那么这个地方呢?补充这一点啦!使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10-07 03:25:36)
所求速得满足,消除厄运的最快方法--放生 简单的说放生就是还债,还今生累世以来我们所作无数的杀债。要知道因果感应,丝毫不爽,有罪必报,有债必还,今生我们所造的杀债已不可胜数,更何况累劫多生!所以我们要积极的放生,就赎生命,偿还宿债,以期灭罪消业清除业障! 放生的功德无边无量,不可胜数,简单的举其大要述说如下: 1无刀兵劫免除战争杀祸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10-07 03:19:03)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心处于黑暗中,无法看清真理!我们什么也不懂,因此被人们的妄语所愚弄,他们将对的说成错的,将错的说成对的,而我们也相信了;这是因为我们还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10-07 03:18:05)
人生在世,生死为大。高等教育,安居乐业,人世政治,而立之年,智者都可明白了解。唯有生死大义,宇宙终极,穷人类千年光阴,集NASA万杰智慧,距离真理,仍遥遥无期。 人生真为草木一秋吗?万事皆可为当今科学解释吗? 笔者在北美求学时,有一室友。学专行慎,儒士风范,我之挚友。他曾参与国内特异功能研究。 于随机普通志愿者中,设以奖金,即可激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10-07 03:16:05)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心处于黑暗中,无法看清真理!我们什么也不懂,因此被人们的妄语所愚弄,他们将对的说成错的,将错的说成对的,而我们也相信了;这是因为我们还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10-07 03:14:17)
学习净土,最重要的是要“一门深入”,怎样才算“一门深入”?有人强调只学习净土五经就行了,其它的就不要学了。只有那些年青的出家人,因为担负着弘扬佛法的重任,才需要研读。但是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多学些其它的大乘经典甚至包括一些小乘经典,对于加深对净土五经的理解,树立对西方极乐国土的坚定信念是大有裨益的。 接触佛法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10-07 03:10:22)
轮回的六苦 第一个是数数不定之苦。在轮回中,财产、人际关系始终不定,尤其是人际关系。友、敌、陌生人一直都在变化。不仅一生一生地变迁,甚至一生、一年、一个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当中也在变动。起初是朋友,很亲密,之后迟早会因为对方的想法、行为不合己意,而不喜欢、讨厌他。刚开始是朋友,一天或一、二个小时之内,就反目成仇。起初很担心见不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10-07 03:09:17)
关于好人的说法非常笼统,每个人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究竟依循什么标准呢?而所谓的好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能够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够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生命中不再有贪嗔痴)、悲德(对众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10-07 03:06:04)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本经经题的全称。在佛教的典籍中,一部经典的题目,有时往往正是这部经典画龙点睛的内容所在。因此,在学习经典时,首先一定要注意到这部经典题目的内涵。   先释般若,般若是梵语的音译。佛教经论的翻译有音译和义译的两种方式,音译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就如般若一词,在汉语中没有相应内容的概念,所以采用音译。这就是玄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