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坚强的京叭, 就是比你强~_~!
正文

净土

(2005-10-07 03:14:17) 下一个
学习净土,最重要的是要“一门深入”,怎样才算“一门深入”?有人强调只学习净土五经就行了,其它的就不要学了。只有那些年青的出家人,因为担负着弘扬佛法的重任,才需要研读。但是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多学些其它的大乘经典甚至包括一些小乘经典,对于加深对净土五经的理解,树立对西方极乐国土的坚定信念是大有裨益的。 接触佛法以来,我常产生好奇心,这些浩如烟海的佛经宝藏,究竟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无上甚深的微妙之法又揭示了宇宙和人生的什么奥秘?为什么古往今来一些大智大德的高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菩提之路?由于机缘不佳,苦于无人指点,便自己学习了一些经典,从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观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地藏经,到妙法莲花经、华严经等,越学越投入,后来渐渐学得如饥似渴,每天的诵经时间变成了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在读诵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佛的大慈大悲深深感动,佛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就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尽管众生愚痴不堪、不知感恩,反而毁谤辱骂,甚至刀杖相加,佛永远是“柔和忍辱,无有穷尽”,“不舍不避,不惊不怖,不退不怯”,“为众生说法,无有疲厌”,“宁舍一切,而终不舍离救护一众生”。读着读着,心里对佛生起了无限的敬仰和崇拜,下定决心“勤修精进,发大勇猛,护持佛种,永使不断”。 刚开始学习净土时,有一疑问,觉得如果只为了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修行,是否太自私了?地藏菩萨言:只要地狱里还有一人,这人便是我(大意)!是否矛盾?尽管回向文里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用吗?华严经里有很长的一段“十回向品”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里,佛为我们全面阐述了回向的意义,我们所作的一切功德和所修的一切善根,都要全部回向于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让众生早日出离苦海,证得菩提。众生会由于我的回向而受益吗?会的,佛法乃是心法,“全凭意念用功夫”。佛在经中说:“如是回向时,能护持一切佛种,能成熟一切众生,能严净一切国土,能不坏一切诸业,能了知一切诸法,能等观诸法无二,能遍往十方世界,能了达离欲实际,能成就清净信解,能具足明利诸根。”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是参透了一切真理之后才告诉我们这样作的。必须深信不疑。其实为了个人的福报而修行,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因为金刚经中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明白了我是为了众生的解脱而学佛的道理,我的修行就变得非常有意义,每日更加勤奋,不敢有丝毫放勉。而且即然是为了众生脱离苦难而修行,岂有为了自己的营养而食众生血肉的道理?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食素了。 那么有人会说,有些人从不读经或很少读经,只一心念佛,也往生了。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少有,但我认为那些是上根之人,也许他们并不识多少字,或者没有条件读经,但是他们在累生、累世、累劫中,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金刚经)。由于净信,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排除干扰,一心专念。而大部分人却没有这么简单了,生于五浊恶世,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乱世缠心,由于对佛法理解肤浅,导致信念不坚,定力不足,常常提不起佛号,心常放逸,行为懈怡。所以说,万人修,只有几人能去。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心魔,一心念佛。那么力量从哪儿来呢?来自于佛经。丰富的佛学宝藏,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把一切放下,倾心阅读,便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佛的一片良苦用心和慈心加持。阅读多种经文,能从各个角度全面理解佛法,从而对往生西方净土信得更坚,愿得更切,行得更精进。 其实,正如华严经中所说,“如来智无有边际,不以齐限测如来智”“文字所说皆有齐限,悉不能知如来智慧”。佛法是“不可说”、“不可思议”的甚深微妙之法,是一切语言和文字所难以表达的。确实,佛经中经常出现一些看似矛盾的说法,我想佛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向我们传递一些文字以外的信息,而如来的真实之意便含在其中。也许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真正契入佛法的时候,便能体会出“只能会意,不可言传”的境界,到那时,便可离开一切文字而通达无碍。这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努力来亲身证得。“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最后用华严经的一句话来结尾:“了一切法,空无所有; 于诸境界,无系无缚”。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一音彻底的六字洪名,就是一个至简、至广、至深的大密宗;无上禅心本就是净土。 岂不知佛佛相同,万法归宗,阿弥陀佛实乃众生之性也! 故一念清净,无执、无别,即见平等性佛。 我辈实不必走那么多的弯路, 就直下念佛,一门深入,是心可安矣! 故法不在众,得一深入即可。 觉海无边,净土只在眼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