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段,陈一心要调查南京准备给苏联的政治献金一事。
编导这几年国际新闻看多了,对政治献金这个词倒是听进去了,可惜没搞清楚什么叫政治献金。
苏联有没有选举,那需要“献金”?
另外,窦警长真是民族英雄,敢对石原吆三喝四,似乎石原是他的部下,对大佐也是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一副模样,说他是汉奸也就太冤枉他了。
[
阅读全文]
关露的进76号,是“奉命”,至于李士群知不知道关是共产党,恐怕是知道的,虽然不一定知道详情,作为共产党特科出身的李,这点嗅觉若是没有的话,日汪找他掌管76号就是“瞎”了狗眼。另外,关的妹妹,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很耐人寻味,从未有人提及。关之答应,毫无疑问,一是对党的事业的信仰,二是对抗战事业的信仰,三是组织观念,而进入76号之后的[
阅读全文]
近日城里歌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来就是好”十分响亮,有点纳闷,据说国内教材改文革的定位从“浩劫”到“探索”,但是,还没有说到“探索”的结果是正是负啊,有对“探索”的解释是“更加中性”,倒也算是合理,要把文革说成是一种“探索”也是可以的。
但是,探索的结论尚未出炉之前,很[
阅读全文]
原[2018-02-0209:07:37央视军事]
在需要的时候,个人利益毫无疑问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尤其是军人。
但是,长期的宣传把这种“条件”扭曲成“故意”了,比如宣传那种几十年不曾在家与家人一起度过新春佳节的“先进形象,进而夸大其词而不顾一切,什么30年没有过探亲假,又不说是探谁,立马有人疑问”他家孩子哪儿来的“?于是又编”说的是没[
阅读全文]
高等学校招生简称“高招”而高招的方法之争,原先是单招(单个儿学校自己招)联招(几个大学联合招)还是统招(全国统一招),至少这个“招”是和“考”关联的,只是招“大学生”的方法之争,目的还是为大学招学生进来读书学习的,虽说那些年多多少少受政治影响,但这个目的是没有变过的。不料开始“探索”了,探索的首当其冲的事[
阅读全文]

一群苏南学子,读书科举做官的经历,着重的好像是影射洪钧和赛金花,把个清末京沪的官场和“学界”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了,使得后来人可以靠读这本书了解许多那个年头的事儿。《孽海花》出版,共二十回,分为上下两编。前六回由金天翮撰写,后由曾朴续完。最早出版于1905年,二十回,分为上下两编。1927年,曾朴又续写至三十五回,续写部分发表于《真美善》[
阅读全文]

绝对的矫情,没住过亭子间,不等于没去过亭子间没见过住亭子间的人,亭子间唯一的“可炫耀”之处,是很多作家因为穷-注意是穷得没法-只住得起亭子间,就是后来所谓的“亭子间作家”,亭子间生活的尴尬,亭子间生活的窘迫,亭子间生活的无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办法”,那苦不是“非科班”或“科班”可以解说的,用钱可以解决[
阅读全文]
柳也实在太挖苦,尤其是在对待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整部剧中出现过好几次,正能量的老陆,在被打得七荤八素时,独自念念叨叨地背诵“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被摧残到了那个份上,无疑只有融化在了血液里铭刻在脑海中的东西,才会以本能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拿毛主席著作开涮的是让中统的二货女人延娥,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阅读全文]
如今连续剧,“瞎编”不算另类的,“实说”就变怪物了,裤裆里面掏出颗手榴弹,军统对准中统开大炮,甚至有没有人看不重要,政治上对头是关键。严肃一点。国共两党的相互渗透,是很正常的,藏得很深爬到很高时间很长,都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的“信任”,要说不打点折扣,很难令人信服,或许在信任之外,还有一些“小辫子”被牵在手上[
阅读全文]
打黑,全国人民一定是一致拥护,毋庸置疑。
不知是否已经出台文件,大致框定个范围,指出一下标准。
记得196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第一个文件应该是十六条,说明“这次运动的重点,主要是整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罪名有了但无具体条款,以致全国上下,大到各大区局,小到街道居委会农村的生产队,几乎所有的党支部书记和行政一把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