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
台儿庄大战前夕,日军活动频繁,各种情报表明,一场大规模的进就要展开了。
3月11,农历二月初十,天气晴朗,再过三天,便是满月。一二四师上校参谋长邹绍孟浮想联翩,大儿子汝宁新近的一封家书出现在眼前。想起这封家书,这位得到片刻宁静的军人立时忧心忡忡。
邹绍孟轻手轻足地走回师部,进了自己的房间,点上蜡烛,抽出一张信笺。小楷毛[
阅读全文]
<br><br>中国网讯 据美联社4月19日报道,一位与塔利班领导人保持密切关系的塔利班指挥官日前声称,塔利班正派遣武装分子前往坎大哈埋设地雷,对准备在夏天与塔利班展开对决的北约和阿富汗部队发动袭击。<br><br>在塔利班执政期间,坎大哈是塔利班总部所在地。目前,北约和阿富汗部队正加强攻势将塔利班武装分子驱逐出坎大哈。他们的目标是加强阿富汗当地政府的实力,以使塔利班无法卷土重来。<br><br>化名为穆比恩的塔利班指挥官对美联社称:“如果塔利班遭到的军事压力过大,我们将撤离,在外国军队离开后再回来。”尽管北约和阿富汗部队在夜间发动了多次突击行动,穆比恩称,他的出行并未受到影响。他上周在坎大哈市中心接受了采访,当时,他两腿盘坐在一个坐垫上,他对安全的唯一关注就是锁好门。<br><br>在接受采访时,穆比恩并未遮盖自己的面部。他表示他在坎大哈觉得很自在,因为坎大哈50万居民普遍支持塔利班。这些塔利班的支持者与塔利班一样,大多数都是普什图人,普什图是阿富汗人数最多的民族。穆比恩称:“由于美国人对当地人的态度,当地人同情我们。我们每天都在得到更多的支持,我们不是陌生人,不是外国人,我们来自人民。”<br><br>目前还很难判断当地居民支持塔利班的程度,许多当地人表示,他们对外国军队和塔利班都无好感。一些当地人称,他们担心北约的夏季攻势可能不会获得很大的成果,但却会引发更多的暴力事件。<br><br>穆比恩称,塔利班发动的袭击行动并不是随意所为,而是由塔利班高级军事和政治领导层所精心策划和下令实施的。高级军事和政治领导层负责分配塔利班人员的工作和责任,最后的仲裁者是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奥马尔是议事委员会的首脑,委员会决定战略目标,并将战略目标传达给基层指挥官。<br><br>穆比恩用残疾的手作手势称:“我们总是从我们的上级那里接收指示,发动什么样的自杀式袭击。”他的手1996年在争夺喀布尔的战斗中致残,他当时的敌人是阿富汗少数民族主导的北方联盟,北方联盟2001年在塔利班垮台后重新执政。<br><br>穆比恩表示,在塔利班失去政权后的头几年,武装分子们不得不逃往山区,很少进入阿富汗城镇。他将塔利班东山再起的原因归结为阿富汗民众对现政府和外国驻军的严重不满情绪。<br><br>穆比恩说:“我们兄弟总是在那里,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的人也具备了作战技能,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如何使政府面临更困难的局面,发动更为漂亮的袭击。塔利班的武装人员受到了更好的训练。”不过,他没有披露塔利班人员是在哪里、接受了谁的训练。他说:“我们对接受训练感兴趣,我们知道,我们需要训练。”<br><br>穆比恩认为,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他的国际盟友们试图用大赦、工作和金钱来收买塔利班基层人员的努力不会获得成功。他说:“政府和美国人做了许多事情以让塔利班发生内讧,它们试图收买塔利班。这些努力使不会成功的。只有在获得奥马尔同意的情况下,塔利班领导层才会与政府举行和平谈判。国际社会应当离开阿富汗,在这之后,我们准备与政府谈判。”<br><br>穆比恩是扎布尔省人,他在塔利班执政期间与塔利班民航部长阿克塔尔-曼索尔一起共事。在塔利班2001年放弃坎大哈的最后时期,穆比恩担负了重要的后勤任务,帮助将大量武器和物资运往城外的秘密隐藏地点。阿克塔尔是奥马尔所任命的接替塔利班二号人物阿卜杜勒-加尼-巴拉达的两位塔利班高层头目中的一位。巴拉达今年二月份在巴基斯坦被捕。(昙华)<br><br>)
中国网
塔利班武装分子(资料图)
中国网讯据美联社4月19日报道,一位与塔利班领导人保持密切关系的塔利班指挥官日前声称,塔利班正派遣武装分子前往坎大哈埋设地雷,对准备在夏天与塔利班展开对决的北约和阿富汗部队发动袭击。
在塔利班执政期间,坎大哈是塔利班总部所在地。目前,北约和阿富汗部队正加强攻势将塔利班武装分子驱逐出坎大哈。他们的目[
阅读全文]
<br><br>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再现了二战中苏德两国王牌狙击手的巅峰对决。然而现在,驻阿富汗的英军部队士兵肯定不想回顾这部电影,因为塔利班枪手的瞄准镜正时刻搜索着目标,随时准备射出致命的子弹。<br><br>英狙击手频遭暗算 <br><br>如果比较各国军中狙击手,英军绝对有理由自豪。在以往的北爱尔兰“冷枪战”中,英军磨炼出一批最可怕的“狙击杀手”。但如今,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桑金地区,英军遭到的袭击要多于北约盟军的遇袭平均数字,英陆军第三步枪营的600名士兵正被时刻笼罩在敌方枪手设下的死亡阴影中。一名神秘的塔利班枪手在5个月内接连狙杀了7名英军士兵,上个月,一名企图猎杀他的英军狙击手也被他成功干掉。<br><br>英国《泰晤士报》4月11日披露,这名塔利班枪手已经在“死亡名单”上写下了3名英国陆军狙击手的名字,而且其中一名英军狙击手还是眉心中弹,被一枪毙命。要知道,狙击手对决,生死只决定在几秒间,连杀多名军队专职狙击手,足见其恐怖实力。在桑金的“杰克逊前线基地”内,英军树立起了一座装备“标枪”式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该导弹射程远,威力大,观瞄装置也用于远距离侦察)的瞭望塔,以便于英军狙击手“登高远望”和发扬火力,然而这里同样成了英军的“伤心之地”。一名英军士兵说,“塔利班枪手在这附近埋伏了数天,等我们的士兵出现,他选择了最佳时刻开火,随后逃跑。”<br><br>调精锐特种部队围剿 <br><br>一些人已经将桑金地区同最混乱时期的北爱尔兰南阿尔马城相提并论,当时的“爱尔兰共和军”枪手在那里大打狙击战,甚至在路边竖立起“狙击手来上班了”的告示牌戏弄英军士兵。<br><br>英军在桑金地区的伤亡引起了英国国防参谋长乔克·斯特拉普的高度关注,他已经下令要求英军检讨目前的战术。为了尽快除掉塔利班枪手,英国已调动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并发动了多次围剿行动。<br><br>另据英国《镜报》4月12日报道,英国特别空勤团(SAS)的围剿小组已经接到命令,一旦发现阿富汗狙击手就“当场击毙”。除了特别空勤团,于2004年组建的英军“特种侦察团”(SRR)也加入了围剿行动。英军的围剿战术是这样的:善于长期潜伏的特种侦察团确定目标后,随即呼叫特别空勤团进行围剿。不过一名英军士兵透露,“特别空勤团突袭了几处可疑目标,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他(塔利班枪手)的踪迹。”<br><br>英军高层官员甚至猜测说,“这一地区部署的无人侦察机和部队看起来已经够多了,因而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塔利班得到了外界援助(指伊朗或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帮他们训练狙击手。”然而,无论作何猜测,英军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解决问题。(魏东旭)<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908/0817_744348.jpg><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908/0817_744351.jpg><br><br>英军狙击手(资料图)<br><br><br><img src=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4/14/d10fda9921b6f307095c3ff091a041ab.jpg><br><br><img src=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4/14/8dbb06f75ba572c9e4d400282b70fb63.jpg><br><br>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军狙击手<br><br><br><img src=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4/14/d419b3fac9c495c7d7233414410b35c6.jpg><br><br><img src=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4/14/9378bc82f4223ce660e69fbf22653427.jpg><br><br>在马尔贾之战中,一名美军士兵遭到塔利班狙击手杀伤,其他美军展开营救。<br><br>)
2010年04月17日09:16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塔利班武装分子(资料图)
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再现了二战中苏德两国王牌狙击手的巅峰对决。然而现在,驻阿富汗的英军部队士兵肯定不想回顾这部电影,因为塔利班枪手的瞄准镜正时刻搜索着目标,随时准备射出致命的子弹。
英狙击手频遭暗算
如果比较各国军中狙击手,英军绝对有理由自豪。在以往的北爱尔兰“冷[
阅读全文]
来源:搜狐网
因为群雄来自不同的山头与派系,隶属不同的利益小集团,因此,在梁山的一团和气之下,处在大发展之中,还是有碰撞,有摩擦,其中尤以三类仇视现象为主要特征。
此外,因为是江湖组织,梁山遵从一般的江湖好汉信条。比如:江湖儿女,意气最重要。因此,梁山英雄虽然口头上不说,但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崇拜关公的情节。因为这一情[
阅读全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木兰从军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古乐府诗记载的传奇,讲叙古代孝女花木兰为替代年迈的父亲服兵役,女扮男装从军十二年,屡建功业,直到回家以后,同伴方知她是女性。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木兰此人,历朝历代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人,有人则认为是隋恭帝时人,还有人以《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
阅读全文]
来源:搜狐网
同治年间,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但是当时东南沿海防务也十分紧张,清政府不像现在的美帝,拥有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在“海防”与“塞防”之间做出优先抉择。
投降派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
阅读全文]
。1937年11月,张露萍奔赴延安,先后毕业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GCD。<br><br> 1939年10月,张露萍受党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她从军统机关截获了大量重要情报直接送到了我南方局。张露萍和她的战友犹如一柄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在最森严、最机密的敌特首脑机关里,构建了一个党的“红色电台”,并使敌人的许多秘密行动被我党掌握。<br><br> 1940年3月,地下党支部不慎暴露,张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这就是当时震惊国民党心脏的“军统电台案”。“军统电台案”发生后,军统方面万分震惊,蒋介石也受到极大的惊吓,他大骂戴笠无能。<br><br> 1945年7月,经百般折磨,策反无果,戴笠亲自下令将张露萍等7人杀害<br> <br><img src=http://mil.hebei.com.cn/xwzx/jspd/jspdrdxw/200911/W020091109559028773203.jpg><br><br>1946年,沈安娜在南京国民党机关留影<br><br> 沈安娜:蒋介石身边的红色女谍<br><br> 1935年1月,20岁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安娜离开上海,去了杭州,利用她的速记专长,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里面找到了一份机要速记员的工作。没有录音笔的年代,会议记录全靠纸笔。在淹没于文山会海之中的政府机关里,反应敏捷、技巧娴熟的速记员是人见人爱的宠儿。凭着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就在浙江省政府机关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信任。<br><br> 1938年,沈安娜在周恩来与董必武的指派下,通过朱家骅的关系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继续为党做情报工作。由于是经朱家骅亲自安排进中央党部工作的,又是朱家骅的“老部下”,沈安娜深得机要处上上下下的信任和器重,并立即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等重要会议的速记。<br><br> 从此以后,沈安娜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担任速记,凡是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沈安娜是速记的不二人选,而来自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绝密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延安,且从未暴露。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沈安娜的地下情报工作才宣告结束。 <br> <br><img src=http://mil.hebei.com.cn/xwzx/jspd/jspdrdxw/200911/W020091109559031747214.jpg><br><br> 黄慕兰:出身名门的奇女子<br><br> 黄慕兰出身湘中名门,父亲曾是谭嗣同的老师,黄慕兰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奔革命,成为当时的妇运领袖。黄慕兰一生结过四次婚,其中有三次就属于典型的“革命联姻”。在武汉时期,黄慕兰结识了《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宛希俨,在董必武、瞿秋白撮合下结婚。宛希俨后来在赣南牺牲,黄则调往上海任中央书记处秘书和交通员,遇到新任的中央委员贺昌,经周恩来批准,两人正式同居。不久,贺昌调往中央苏区,黄慕兰则留在上海继续从事秘密工作。此时,黄慕兰遇到了新的感情苦恼,她的工作对象陈志皋展开了对她的疯狂追求。于是,她向组织汇报了此事,并请求去苏区与丈夫会合。党组织否定了她的请求,并让她与陈志皋结合。可陈志皋最后还是离开了她,这段婚姻终以失败告终。<br><br> 1955年,黄慕兰涉入“潘杨案”,在上海被捕。此后二十多年,她数入秦城监狱,出狱后多次上诉。直到1980年,冤狱才得以平反。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进入国家安全部工作直至离休。 <br> <br><img src=http://mil.hebei.com.cn/xwzx/jspd/jspdrdxw/200911/W020091109559038363521.jpg><br><br>宋维静全家福(1935)<br><br> 宋维静:打入阎锡山军队内部的女杰<br><br> 1936年,曾参加过广州起义的宋维静打入阎锡山控制下的妇女团体,她与丈夫温健公配合默契,收集、传递情报,机智果断,受到党中央情报部的肯定。后来,宋维静受组织派遣,再次打入阎锡山军队内部,没有暴露身份的她,被阎锡山委任为上校专员。<br><br> 宋维静是在上海结识丈夫温健公的。1930年11月,温健公在上海被捕,被投进龙华监狱。当时受党组织委托,宋维静以表妹的身份去探监,两人产生爱慕之情,于1933年结婚。<br><br> 1938年,温健公牺牲,这一年宋维静才28岁。尽管此后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再婚,宋维静都放弃了,直到去世,整整64年。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她难以忘却革命中患难与共的丈夫。<br><br><br>)
www.hebei.com.cn长城网时间:2009-11-0915:21:00
张露萍:打入军统的女情报英雄
张露萍,1921年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今崇州市)。1937年11月,张露萍奔赴延安,先后毕业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GCD。
1939年10月,张露萍受党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她从军统机关截获[
阅读全文]
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br><br>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br><br>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话。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科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中共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 <br> <br> 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br><br>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25、26日休会,用于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讨论认真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引起争论,会议未作出决定。<br><br>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br><br> 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br><br>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br><br>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br><br><br>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br><br>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br><br>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br><br>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br><br>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br>)
来源:环球网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
阅读全文]

来源:东方网
美军在“宙斯盾”SPY-1雷达中发现了中国稀有金属。
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同样有中国的稀有金属材料。
据美国商业周刊14日报道,继美国政府一项报告曝光美军装备广泛使用中国稀土金属之后,美国议员要求就此事召开听证会。报道称,诸如智能炸弹、夜视镜及雷达等美国设备广泛使用中国稀土金属,这导致美军存在潜在“薄弱环节[
阅读全文]
来源:人民网
中国曾多次遭受核讹诈麦克阿瑟两次威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目前非常类似于核武器最初问世时美国核垄断的情形。不同的是,当时苏联的核武器很快问世,世界达成了恐怖的平衡;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仅在东亚、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都看不到平衡隐形空军的军事技术力量。中国对核讹诈的威胁刻骨铭心,那是一种比刚刚推翻的三座大山更[
阅读全文]